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2?扬州)(1)写出下列粒子的化学符号
Al原子
Al
Al
,硫酸分子
H2SO4
H2SO4
;氯离子
Cl-
Cl-
;钾离子
K+
K+

(2)请用下列字母顺序填空:a、CuSO4  b、N2   c、NH4H2PO4  d、Cu
用作食品保护气
b
b
,用作导线
d
d
,用作复合肥料
c
c
,用作配波尔多液
a
a
分析:(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进行解答;
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归类→定序→标价→交叉→约简,进行解答;
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进行解答;
(2)根据题意,氮气稳定,用作食品保护气;
根据金属的导电性,铜用作导线;
根据复合肥料的概念,NH4H2PO4用作复合肥料;
用作配波尔多液是硫酸铜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因此 Al原子表示为:Al;
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步骤,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因此硫酸分子的化学式
为:H2SO4
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氯离子 表示为:Cl-;钾离子表示
为:K+
故答案为:Al;H2SO4;Cl-;K+
(2)根据题意,氮气稳定,用作食品保护气;
根据金属的导电性,铜用作导线;
根据复合肥料的概念,NH4H2PO4用作复合肥料;
用作配波尔多液是硫酸铜溶液;
故答案为:b;d;c;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扬州)下列物质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扬州)对制碱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扬州)12年5月18日,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首行
(1)航站楼的屋顶用到了以下材料:a、光板b、玻璃c、铝板d、塑料.
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d
d
(填字母,下同),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b
b

(2)下列做法能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bc
abc
(填字母)
a、屋顶采用镂空设计,提高采光率
b、机场显示屏采用LED节能材料
c、屋顶防水材料选用光反射率大的新型塑料代替沥青油毡
(3)LED中选用了含P元素的物质作发光材料,写出P元素的名称
(4)航站楼使用了钢架结构
①钢属于
混合物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
O2
O2
H2O
H2O
(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结果,防止钢铁锈蚀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涂油漆等
涂油漆等
(任写一种),回收废旧钢铁的目的是
a
a
(填字母) a、节约钢铁资源b、防止钢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扬州)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

资料: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②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将一瓶饮料冷藏24小时(未结冰),开封后取一定量样品加入到盛有过量NaOH溶液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作待测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和
锥形瓶
锥形瓶
.加入足量盐酸,仪器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反应后持续缓缓通入空气,若缺少装置A,则实验结果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饮料未冷藏,则实验结果
偏小
偏小

(3)装置D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若冷藏温度过低,饮料结冰,则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饮料结冰后,二氧化碳在冰水中的溶解能力下降
饮料结冰后,二氧化碳在冰水中的溶解能力下降
.若不测定C中BaCO3的质量,只测定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则实验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B中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等进入C装置
B中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等进入C装置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是
b、c
b、c
.(填字母)
a、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b、在A~B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c、在B~C之间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气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扬州)碘酸钾(KIO3)主要用作食盐加碘剂
Ⅰ、制备碘酸钾
实验室制备碘酸钾的路线如下:
干海带→I2
H2O2?酸
70℃
HIO3
K2SO3
KIO3
(1)KIO3中I的化合价为
+5价
+5价
,含碘盐中的碘是指
b
b
(填字母).
a、离子       b、元素       c、分子
(2)实验中需要用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操作方法是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漏斗
漏斗

(4)用冰水洗涤过滤所得KIO3晶体,其原因是
除去碘酸钾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并减小洗涤时碘酸钾的损失
除去碘酸钾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并减小洗涤时碘酸钾的损失

(5)温度过高,会造成H2O2利用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温度过高时双氧水会分解
温度过高时双氧水会分解

Ⅱ测定碘含量
资料:
①碘酸钾与碘化钾反应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H2O+3I2
②淀粉溶液遇碘显色时,碘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③扬州作为轻度缺碘地区,食盐中碘含量(以I计)应为18~33mg/Kg
步骤1:配置以下各种试剂:100g/L食盐溶液,2.14×10-3g/L KIO3溶液,测试液(含10g/L淀粉、196g/L H2SO4、1.66g/L KI).
步骤2:取5支相同规格小试管,贴上编号标签,按下表要求分别依次加入步骤1中配置的KIO3溶液,测试液、蒸馏水,塞上橡皮塞,混合后有序放置在试管架上(各试管中KIO3完全反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KIO3溶液滴数 30 25 20 15 10
测试液滴数 10 10 10 10 10
蒸馏水滴数 0 5 10 15 20
步骤3:另取一支小试管,一次加入步骤1中所配置的食盐溶液10滴、测试液10滴、和蒸馏水20滴,混合后与步骤2中各试管内颜色对照.
(6)步骤3所得溶液呈
色,则说明该食盐是含碘盐.
(7)步骤2实验的目的是
得到不同浓度碘液的显示标准
得到不同浓度碘液的显示标准
,步骤2中测试液的滴数保持一致的原因是
控制测试液变量,保证各组实验中测试液浓度一致
控制测试液变量,保证各组实验中测试液浓度一致

(8)若步骤3所得溶液颜色与3号试管一致,则100mL该食盐溶液中含有碘酸钾
0.428
0.428
mg.该食盐中碘含量为
25.4
25.4
mg/Kg,
符合
符合
扬州地区要求(填“符合”或“不符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