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 a=15

C. 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 Z为化合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F是两种常见的氧化物;B、D是两种常见的碱; G可用作建筑材料;C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A、B、C、E所属物质类别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G的化学式__________。

(2)D的用途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写出化学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③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粮食酿酒 C. 石油分馏 D. 木炭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钛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4价,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22 B. 属于金属元素

C. 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D. 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TiCl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学期质量监测理化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A、B、C、D、E、F之间存在如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一种气体肥料;D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D→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下学期质量监测理化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生石灰、“水银”、 “干冰” B. 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C. 单质: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 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靖江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会转变成臭氧(O3),氧气(O2)和臭氧(O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 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宿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部分变质,含有……

猜想Ⅲ: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碳酸钠。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试管外壁发烫,得到浑浊的液体。

推测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滤渣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写出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小结与思考】

⑴从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________成立。

⑵“碱石灰”样品里是否一定含有碳酸钙?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