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 和NaCl 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增大

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 0.04g

D.450时,可得到 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答案】C

【解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减小,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 0.04g,正确;D、450时,CaCl2的溶解度小于0.02g,不可能得打0.04%的溶液,错误。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铝锂合金。已知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1个碳12原子的质量约为1.99×10-26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锂铝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铝的硬度小

B. x = 3,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g

C. LiAlH4中Li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8.3%

D. 1个锂原子的质量约为1.15×10-26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堂上老师按图I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II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

(1)按图I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

(2)同学们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变红。

①小明发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他采取______(填具体方法)很快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这是因为浓氨水_________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干燥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过滤得到的固体,____________(填“能”“不能”之一)再用来制取氧气。

(2)欲用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B→C。

①仪器B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测量反应前、后D处大玻璃管的质量减少了a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若用反应前、后B装置质量的变化来计算氧化铁的质量,需对连接的仪器进行改进,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时把水加入浓硫酸中

B.硫的燃烧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C.甲烷点燃前要验纯

D.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五氧化二钒(V2 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下图是制取V2 O5 的工艺流程。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3)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物质X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

(4)写出副产物KCl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克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 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铜、氧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a、 b、 c含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___。

(2)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