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南岗区三模)针对如图(A)所示的制取二氧化碳(少量)的简单发生装置的某些缺点,某同学设计了如图(B)的改进装置(铁架台略去).
(1)与(A)比较(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2)在加入药品之前,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
(3)按图(B)所示将大理石装人塑料隔板上,打开橡胶导管上的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使酸液恰好浸没大理石,此时稀盐酸和大理石开始反应,过一会儿再夹上弹簧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上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A、B两装置都适合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的情况.但B装置与A装置相比,B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从而节约药品.B装置的检验气密性不能适用常法.其方法: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没过长颈漏斗底部继续加水,至长颈漏斗液面和试管的液面,形成液面差,持续一段时间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
解答:解:(1)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从而节约药品
(2)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没过长颈漏斗底部继续加水,至长颈漏斗液面和试管的液面,形成液面差,持续一段时间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则不好.(其他合理给分)
(3)大理石逐渐减小,表面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夹上弹簧夹,试管中的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大理石和酸液不再接触,不再产生气泡.(下划线必答)
大理石和稀HCl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内部压强的作用,气体导出;当关闭弹簧夹,生成的CO2气体不能逸出,使试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试管内部压强的作用下,酸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和大理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4分),每空1分)
点评:此题难以理解的是B装置为何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原因是大理石和稀HCl反应产生大量的CO2气体,使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内部压强的作用,气体导出;当关闭弹簧夹,生成的CO2气体不能逸出,使试管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试管内部压强的作用下,酸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和大理石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南岗区三模)张南同学听说在意大利有一个“屠狗洞”,据说:有一位猎人到阿尔卑斯山打猎,为了.避雨,他带领猎犬进入一个山洞,当雨过天晴之后,猎人走出山洞,但猎狗却没有出来你知道是咋回事吗?‘后来科学家,揭开了这个述,因C02含量过高而导致猎狗死亡.张南同学想自家的菜窖内内应含较多的C02,决定对自家菜窖内CO2的含量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就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昏;达到10%时,使人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设计方案】借鉴化学学习中测定______含量的实验探究.用碱溶液完全除去从菜窖内取出的气体样品中的CO2设计实验如图.
【实验与事实】用注射器向集气瓶内注入适量的NaOH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流.最后瓶内的液体体积大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结论与解释】
(1)菜窖内C02含量约为10%,贸然进入容易发生危险.
(2)菜窖内CO2,含量过高,原因之一是:C02具有______物理性质.
【反思与评价】实验中用NaOH溶液比用石灰水更合理,原因是______
【拓展与迁移】教室内C02含量过高,会使人感到气闷.此时解决C02含量过高的简单措施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南岗区三模)根据下图某奶粉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回答问题:
(1)此奶粉中可为人体提供的微量元素有______在人体中主要以______(六大营养素之一)的形式存在;
(2)每克脂肪在人体内分解平均放出38.9KJ的能量.若某同学每天喝100g牛奶,则牛奶中所含脂肪提供的能量最多为______
净含量:480g
营养成分:
脂肪:20%-25%
蛋白质:25%
锌:≥20mg
磷:≥500mg
钙:≥400mg
铁:≥30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教研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南岗区三模)2009年,哈尔滨市居民将部分结束使用煤气,届时市区居民将可望用上天然气.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中考模拟专题汇编:认识化学元素(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南岗区三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