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滴加液体
C.
 取用块状固体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 A、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
B、根据滴加液体的方法分析;
C、根据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

解答 解:A、因许多药品有毒或有强烈的刺激性,在闻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不能把药品直接放在鼻子近处闻气味,故A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滴加,不能深入试管内,故B正确;
C、在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平放,把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否则会打破试管底部,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这样会引起液体四溅,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它燃烧后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若使40g的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氧气密度1.429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错误的组合是(  )
选项乙、丙、丁
A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烧碱、生石灰
B常见合金不锈钢、焊锡、生铁
C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油脂
D糖类葡萄糖、淀粉、维生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碳酸钠  小苏打  NaHCO3B.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C.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D.氢氧化钙  消石灰  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近几年非洲大地,甚至全球都曾出现“无声海啸”即粮食危机,而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化肥为保持粮食丰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常用化肥有:①尿素[CO(NH22]②氯化钾KCl③硝酸铵NH4NO3④磷矿粉[Ca3(PO42]⑤硝酸钾KNO3
(1)以上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⑤(填序号).
(2)硝酸铵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化肥.硝酸铵溶于水可以电离出NH4+和NO3-(写离子符号),供植物吸收.
(3)尿素是一种有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百分号上保留一位小数).
(4)某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7%的KNO3.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10.5kg,蒸馏水的体积139.5 L.(此时水的密度为1.0g/cm3
(5)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生产厂家有下面使用说明:“本品避免曝晒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变质,造成肥效损失.”在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会发生分解: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印在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由于放置不慎,这包化肥已有20%的碳酸氢铵发生分解.问分解过程中有2.15kg的氨气(NH3)散发到空气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研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课上探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小明向一久置在空气中的铝片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开始加入盐酸时没有明显现象,过一会才出现气泡,原因是因为铝表面已经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铝.
(1)小明将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某些量与加入盐酸质量的关系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
(2)结合实验一出现的现象及我们已有的知识,说明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有4Al+3O2=2Al2O3(填写一条,也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小芳也取了一片同样的铝片放入试管中,由于不小心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做盐酸进行实验,正在不知如何是好,她奇迹般的观察到了跟小明相同的实验现象,小芳感到既兴奋又困惑,于是请教老师.老师说:通过这个实验,你应该对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有了新的认识,即铝和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实验三:小丽同学取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继续探究金属铝的其他化学性质,你认为她应该探究的性质是铝与盐溶液的反应,小丽想用这个原理来验证金属铝和金属铜的活动性,她还应该选用的药品有硫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60℃时,将36g硝酸钾完全溶于204g 水中,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
(1)取第一份溶液,将该溶液温度升高到9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2)取第二份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蒸发水40g或加入17.1g硝酸钾.
(3)取第三份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8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D.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2017届九年级二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碳酸钠、碳酸氢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实验探究Ⅰ:碳酸钠、碳酸氢钠受热能否分解

【实验步骤】

(1)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适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并在试管内壁粘贴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2)按下图连好实验装置,并调节杠杆处于水平状态。

(3)点燃酒精灯,先加热左端试管里的碳酸钠2分钟,杠杆保持水平,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碳酸钠受热_____(填“分解”或“不分解”)。

(4)然后加热右端试管里的碳酸氢钠2分钟,发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杠杆的右端_____(填“上升”或“下降”),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拓展延伸】

(1)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也可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物质是_____(填写俗称)。

(2)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完成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探究Ⅱ:碳酸氢钠受热后残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不难作出如下3个猜想:

①仅有碳酸氢钠;②仅有_____;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

(1)取碳酸氢钠受热后的残留固体1.68 g,充分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再次称量固体质量,约为1.23 g。

(2)通过推算可知,猜想_____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