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pH试纸

【答案】B

【解析】A、紫色石蕊遇稀盐酸变红,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故A可以区分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氯化钠与氢氧化钠溶液及稀盐酸都不能反应,故B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C、铁粉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和铁粉反应,故C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D、稀盐酸呈酸性,而氢氧化钠呈碱性,所以可以用pH试纸来鉴别,故D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首赞美某物质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赞美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偏钛酸钡(BaTiO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广泛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

查阅资料1:Mg(HCO3)2溶于水。

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白色固体可能是

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溶液,观察到 ,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2:MgCO3 、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 ,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MgCO3 与Mg(OH)2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氧气用于炼钢,是由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氮气可以制取化肥和硝酸,是利用了氮气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验证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共同作用;

(2)B实验中没有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3)C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之一是

(4)D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1分)学习化学一年后,同学们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支持燃烧的气体一般是氧气”这两句话产生了质疑。在老师的帮助下,用金属钠来探究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1.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2.金属钠能否在其他气体(如:CO2)中燃烧?

【查阅资料】金属Na性质活泼,常温下,它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探究】

实验一: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

按照步骤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待反应结束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实验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

(2)根据上述资料写出钠块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二中生成的黑色颗粒是 ,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同学们围绕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产生如下猜想:甲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乙认为是碳酸钠,丙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丁认为是氢氧化钠。

我认为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再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供选试剂:A.石灰水B.氯化钙溶液 C.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则 (在甲、乙、丙中选)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反思: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6%的盐酸(图1)的实际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小明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然后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剩余物总量为45 g。整个实验过程用pH测定仪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图2测定仪打印出的滴加盐酸的质量与溶液pH的关系图。

请以此次测定的数据,列式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

4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与标签上标出的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不考虑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根据下图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用装置F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导管口 (填“b”或“c”)通入。

(5)实验室常用加热MnO2与浓盐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如图C所示),实验步骤是 (填序号)。

①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②加热 ③向烧瓶中加入MnO2 ④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