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2A+3B = 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 g C和1 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 B. 27 C. 44 D. 56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2012秋•马鞍山期末)媒体近日报道:某些方便面遭到增塑剂(化学式为C10H10O4)污染,长期摄入增塑剂可引起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损害.计算:

(1)增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

(2)增塑剂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

(3)增塑剂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浙江省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6年,绍兴的部分居民用上了东海气田送出的天然气来代替煤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与煤气相比具有安全性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生产煤气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煤中含有大量的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引起 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存物 B.盐酸 C.空气 D.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四川省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南阳模拟)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月球上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两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A.1 B.2 C.3 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丙、丁均为常见物质,由氢、碳、氧、氯、铁、钙6种元素中的1-3种组成。在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甲 + 乙 → 丙 + 丁。

(1)若甲的固体俗称干冰,其化学式是 。写出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若甲、丙均为单质,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则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反应物是

(3)如图所示。关闭止水夹,将装置A注射器中的液体推入瓶中,与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发生上述(1)的反应,待恰好反应完全后,将装置B分液漏斗中过量的液体放入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与瓶中适量固体接触,发生上述(2)的反应,立即关闭开关,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有:B中的液体进入A中、 ,分析B中液体进入A中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小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CO2)、氨气(NH3)分别与水反应后产物的酸碱性。他们收集了若干瓶CO2和NH3。

【确定标准】

老师指导该小组同学用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完成了如上图所示实验,确定检验酸碱性物质存在的标准。取三个洁净的表面皿,分别放上紫色石蕊试纸,向试纸上依次滴加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碱)溶液,观察到三条试纸的颜色依次为红色、紫色和蓝色。

【实验过程】

(1)探究CO2与水反应产物的酸碱性。该小组同学向一瓶CO2中加入30 mL水,充分振荡。再取一个洁净的表面皿,放上一条紫色石蕊试纸,向试纸上滴加瓶中的液体,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由此获得结论:瓶中液体里含有 性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NH3与水反应产物的酸碱性。该小组同学用(1)的方法继续进行NH3的实验,他们分析液体里含有碱性物质,观察到的现象是 ,分析依据是

【实验反思】

有同学提出:仅用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或NH3与水发生了反应,还需补充一个对比实验,以NH3为例,该对比实验的操作为 ,观察到的现象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败 D.动物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届上海市闸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