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结合微观示意图回答。

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O2

B.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 34份质量的H2O2参加反应时,生成32份质量的O2

D. 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在反应后完全转移到O2

【答案】B

【解析】

A、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选项A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当68份质量的H2O2参加反应时生成32份质量的O2,选项C不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在反应后一部分转移到水中,一部分转移到O2中,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要提纯含有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先将粗盐溶于适量水中,再按以下流程进行处理:

1)试剂B_____(从碳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中选择)。

2)写出一个加入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加适量C的目的是什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注: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以生成另外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甲转化成乙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 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 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 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D. 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进行如下图所示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2)若要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锌、铁、铜、银中,通过该实验,无法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种金属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炒菜锅多为铁制品。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我国湿法冶金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开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便是佐证,即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B. 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的输出速率

C. 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D.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物质

除杂选用的试剂和操作

A

NaCl固体(Na2CO3)固体

加入足量盐酸,搅拌至充分反应,蒸发结晶

B

KCl固体(KClO3)固体

加入少量的MnO2,加热

C

CO2(CO)

通入足量氧气,点燃

D

NaNO3溶液(NaOH溶液)

加入适量CuSO4溶液,过滤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