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以下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氢氧化钠溶液变质D.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解答此题可以借用排除法进行逐一筛选,选出只有化学变化的一项即可.
D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A、B、C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现象: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2)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往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消失,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3)取上层清液,滴加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对则该固体粉末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有CaCO3、Na2SO4,一定无CuSO4、BaCl2
B.一定有CaCO3、Na2SO4,一定无CuSO4
C.一定有CaCO3,一定无CuSO4、BaCl2
D.一定有CaCO3,一定无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违反实验操作规程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会造成伤害事故.
(1)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取CO2,若误用浓盐酸,则收集到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可能是盐酸的浓度太大,易挥发HC1气体混入CO2中,不能生成CaCO3沉淀;.
(2)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常用到许多试剂,实验时滴管不能未经洗涤就交叉使用,否则会引起药物污染、失效.如在盛石蕊试液的滴瓶中插入附有盐酸的滴管,这瓶石蕊试液会因变红色而失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青少年过多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18H34O2.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54个原子构成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7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D.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于是他们就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你参与一起分析探讨:
(1)提出猜想
猜想Ⅰ: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
猜想Ⅱ: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
猜想Ⅲ:黑色固体可能是炭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
(2)经查阅资料可知炭粉不能与酸反应,也不溶于酸,而氧化铜则可与酸反应而溶解;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3)他们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里加入过量的盐酸,发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于是他们得出猜想Ⅱ是正确的;试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4)若用如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B(填“A”或“B”)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a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B.两集气瓶中分别装有O2与CO2,为鉴别它们,可倒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C.用B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杂质
D.利用ZnCl2,Cu,AgCl可以得出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时间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三种金属中,能够将其他两种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是B
(2)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你认为我们不用盐酸与金属锌反应而选用稀硫酸的主要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气体不纯净
(3)若将金属B投入A的盐溶液中则反应结束后溶液质量将变大(填“变大”、“变小”、“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观察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欲除去铁锈可用盐酸清洗.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若要用化学试剂来证明可用NaOH(填化学式),现象为塑料瓶变瘪.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时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某气体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小组同学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该气体可能是氨气(写出气体的名称),并写出该气体的一条物理性质密度小于空气(或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