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实验拓展]
(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经讨论,小组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分析:(1)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物质;红磷过量或足量能保证将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尽.
(2)为保证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必须把红磷放在集气瓶的中下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为了确保准确测空气组成,减少误差.
(3)剩余气体量不变证明其难溶于水亦不能燃烧且不与红磷反应,只有氧气才能与红磷反应;
(4)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选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且在空气中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是固体.
解答:解:(1)蜡烛和硫磺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有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生成固体物质,不影响空气成份的测定,故选B;也只有红磷足量或过量,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2)保证集气瓶中的氧气与红磷完全反应,故选A;确保成功测定空气主要组成成分.
(3)剩余气体量不变证明其难溶于水亦不能燃烧且不与红磷反应.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选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且在空气中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是固体.
故答案为:
(1)B;足量(或过量)
(2)A;检查装置气密性.
(3)
1
5
;难溶于水、不助燃、不可燃
(4)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是固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水是重要的资源,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很少能直接使用,须进行净化.
(1)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可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则: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
不可以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将海水淡化或硬水变成软水.
(2)经检测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铜,过量的硫酸铜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人饮用此水会中毒,中毒的原因是
硫酸铜中的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有毒
硫酸铜中的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有毒
.请提出一条净化该废水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uSO4+Ca(OH)2═Cu(OH)2↓+CaSO4
CuSO4+Ca(OH)2═Cu(OH)2↓+CaSO4

(3)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1所示的右边敞口的装置将自来水制取成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使用的烧瓶、导管、试管等仪器均十分洁净,实验操作准确). 经检测发现该蒸馏水中还含有很少量的杂质,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为什么含有该杂质,试分析原因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降温
降温

(4)电解水时,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些稀NaOH溶液,现在通电分解含5% NaOH 的水90g一会儿就停止,经测定此时含10% NaOH,则被分解的水质量为
47.4
47.4
g,产生氧气
42.1
42.1
g,此时水用作
反应物
反应物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0g纯碱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2所示(纯碱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10g纯碱样品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3.3
3.3
g.
②纯碱中碳酸钠的分数质量是
79.5%
79.5%

③欲使盐酸与该纯碱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则需盐酸的质量为
54.75
54.75
g,盐酸中水用做
溶剂
溶剂

④你对“可以通过加水稀释使10%的盐酸变成5%,也可以通过加加热蒸发使10%的盐酸变成20%”的评价是
加热蒸发则氯化氢会加快挥发,使溶液变稀
加热蒸发则氯化氢会加快挥发,使溶液变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梧州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装置(如图1)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他们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和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中水面变化,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这是什么原因呢?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就该现象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猜想和假设】
排除了属于偶然现象的原因之后,其中三位同学对原因做了如图2的猜想: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还能做出怎样的猜想?请写出你的一个合理猜想:
①可能是导管中的气体进入了广口瓶,而原来并没有计算这部分气体的体积;
或②可能是红磷的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耗尽;
或③可能是红磷熄灭后还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或④可能是氧气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红磷就不再燃烧了,使氧气没有耗尽;
①可能是导管中的气体进入了广口瓶,而原来并没有计算这部分气体的体积;
或②可能是红磷的量不够,导致氧气没有耗尽;
或③可能是红磷熄灭后还没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
或④可能是氧气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红磷就不再燃烧了,使氧气没有耗尽;

【分析与交流】
对小周的猜想,大家一致认为小周的猜想不合理,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误差更大,原因是: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一致,不会造成气体总体积的减少

【实验与结论】
(1)小吴决定使用原装置重做实验,并在实验前重新检验了装置的气密性.小吴检验气密性的正确方法是:
将装置如原图所示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将装置如原图所示重新装配,在烧杯中注入足量水,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广口瓶,如果看到有气泡冒出;(或加上:撤掉热毛巾后,导管中将倒吸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为了验证小施的猜想,同学们将500mL的残余气体与足量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结果发现铜粉增重0.028g.(为避免残余气体中CO2及水蒸气可能造成的干扰,在实验前已将它们除去)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残余气体中
氧气(填“有”或“没有”,如果选“没有”,后一个空填“0”);残余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占
4
4
%(已知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
【反思与评价】
针对课本实验装置和操作的不足,小沈同学经过认真思考,改进并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与原来的装置相比较,请你说出新装置的两个优点:(1)
装置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装置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2)
装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读取数据,利于数据比较
装置中直接有刻度,方便直接读取数据,利于数据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装置(如图1)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他们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和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中水面变化,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这是什么原因呢?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就该现象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猜想和假设】
排除了属于偶然现象的原因之后,其中三位同学对原因做了如图2的猜想: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还能做出怎样的猜想?请写出你的一个合理猜想:______.
【分析与交流】
对小周的猜想,大家一致认为小周的猜想不合理,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误差更大,原因是:______.
【实验与结论】
(1)小吴决定使用原装置重做实验,并在实验前重新检验了装置的气密性.小吴检验气密性的正确方法是:______.
(2)为了验证小施的猜想,同学们将500mL的残余气体与足量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结果发现铜粉增重0.028g.(为避免残余气体中CO2及水蒸气可能造成的干扰,在实验前已将它们除去)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残余气体中______氧气(填“有”或“没有”,如果选“没有”,后一个空填“0”);残余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占______%(已知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
【反思与评价】
针对课本实验装置和操作的不足,小沈同学经过认真思考,改进并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与原来的装置相比较,请你说出新装置的两个优点:(1)______;(2)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化学试卷(样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装置(如图1)做“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他们将燃烧匙内的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和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中水面变化,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这是什么原因呢?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就该现象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
【猜想和假设】
排除了属于偶然现象的原因之后,其中三位同学对原因做了如图2的猜想: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还能做出怎样的猜想?请写出你的一个合理猜想:   
【分析与交流】
对小周的猜想,大家一致认为小周的猜想不合理,并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将使误差更大,原因是:   
【实验与结论】
(1)小吴决定使用原装置重做实验,并在实验前重新检验了装置的气密性.小吴检验气密性的正确方法是:   
(2)为了验证小施的猜想,同学们将500mL的残余气体与足量灼热的铜粉充分反应,结果发现铜粉增重0.028g.(为避免残余气体中CO2及水蒸气可能造成的干扰,在实验前已将它们除去)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残余气体中    氧气(填“有”或“没有”,如果选“没有”,后一个空填“0”);残余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占    %(已知该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g/L).
【反思与评价】
针对课本实验装置和操作的不足,小沈同学经过认真思考,改进并设计了如图3实验装置,与原来的装置相比较,请你说出新装置的两个优点:(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8)(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水是重要的资源,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很少能直接使用,须进行净化.
(1)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可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则: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将海水淡化或硬水变成软水.
(2)经检测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铜,过量的硫酸铜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人饮用此水会中毒,中毒的原因是______.请提出一条净化该废水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3)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1所示的右边敞口的装置将自来水制取成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使用的烧瓶、导管、试管等仪器均十分洁净,实验操作准确). 经检测发现该蒸馏水中还含有很少量的杂质,含有的杂质可能是______,为什么含有该杂质,试分析原因______,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4)电解水时,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些稀NaOH溶液,现在通电分解含5% NaOH 的水90g一会儿就停止,经测定此时含10% NaOH,则被分解的水质量为______g,产生氧气______g,此时水用作______.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0g纯碱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2所示(纯碱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10g纯碱样品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______g.
②纯碱中碳酸钠的分数质量是______.
③欲使盐酸与该纯碱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则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盐酸中水用做______.
④你对“可以通过加水稀释使10%的盐酸变成5%,也可以通过加加热蒸发使10%的盐酸变成20%”的评价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