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的化学式为H2O2

B.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44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此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的类型等。

A、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选项A不正确;

B、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选项B不正确;

C、由上述反应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氢气、甲醇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氖元素_____;(2)3个氮原子________;(3)四个氧化铝分子_________

(4)三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5)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6)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B.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 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XX”钙片商品标签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每片钙片中含钙元素的质量至少为___

(2)小红同学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10片钙片,研碎后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50g稀盐酸,在T0T3时间段,测得反应剩余物的质量变化如下:

时间

T0

T1

T2

T3

反应剩余物质量(g)

70

65

63.4

63.4

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克;

②通过计算判断该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BC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C物质的用途(写出一种即可)_____

3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实现地下交通的新突破。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______性。

2)地铁车身的表面都喷上一层油漆,目的 是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

3)轨道交通的发展与炼钢工艺的发展密不可分,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区别在于钢的含碳量低于生铁。合金跟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_的变化(填一条物理性质即可)。

反应前 反应后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相同条件下,A气体的密度比C气体密度______(选填)。

请规范地标出A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①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②钢是铁的合金,属于________(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

③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生成磷酸(H3PO4)和氨气,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两个实验。(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若挤压左侧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

①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燃烧管中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若挤压右侧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

③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④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习在玩密室逃脱的第一关中,就遇到了一道寻找7位数字的通关密码题目。请你来帮他解决难题。如图所示:墙上有一个这样的六边形图案,编号分别对应一种物质,已经在图上给出。通过寻找,小习找到的线索Ⅰ:在六边形中的8种物质,如果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对应的编号才能依次构成相邻的密码数字。MgH2SO4与发生反应,不能与NaOHNa2CO3反应,所以密码顺序为:①③。

(1)请利用编号①﹣⑧位置上的物质,按照规则把缺失的通关密码依次补全:

___

___

___

___

线索Ⅱ:(2)写出①和⑧两种物质参加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线索Ⅲ:(3)选择一组物质,写出纯碱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___;写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写一个即可) 祝贺你完成以上任务,获得开启第一间密室的钥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