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实验I证明:氧化铁_____(“能”或“否”)改变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

2)实验IIIII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_____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

(实验评价)(1)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

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在催化剂相同条件下,如何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

【答案】 化学性质 质量 催化剂 探究氧化铁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取催化剂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定收集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即可

【解析】

[实验结论]

1)氧化铁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评价]

1)二氧化锰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所以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2)若实验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3)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取催化剂相同、浓度相同、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定收集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

3)实验室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_____

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且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B的俗称是_____

2Z所属物质的类别可能是_____ a b c d氧化物)

3)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一)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小刘的实验:

①在红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做这个实验前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小李的实验: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看到___________现象,反应结束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____偏转(填)。

(三)得出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①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应如何改进_____

②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如图向A端通入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发现B管中形成液柱并且液面不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然后由导管_____吸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

3)其次由导管_____吹气约15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

4)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

2)实验二(如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为什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的数值为14

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 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将燃烧匙内过量的红磷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

3_____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该实验还可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写一条即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市售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小张同学取5mL该浓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后,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2所示。

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克。

2)通过计算,判断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相符_____(需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