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组适当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1)4个氢分子_____________;(2)氦气______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4)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九年级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在不外加指示剂的情况下,能够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并且不会在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

A. 碳酸钙 B. 氢氧化钠 C. 氢氧化钙 D. 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东营市(五四制)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将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试剂丢弃是浪费行为。所以,实验结束后,都应回收并放回原试剂瓶

B.为了防止液体滴到试管外部,滴管应伸入试管内小心滴加液体

C.用干燥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没有腐蚀性的药品可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有腐蚀性的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E.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

F.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酸减中和反应的实验。

(l)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证明氯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否必须加人酚散才能证明是否发生?

【猜想】利用碳酸钙也可以证实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3)可欣:可以在两支试管中加人适量的稀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加人适量碳酸钙粉末,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证明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4)受可欣的提示,小燃提出,可以在试管中加人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再加人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

(5)酸和碱发生反应时,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需要加人酸碱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

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其中x可能是( )

A. Fe2+ B. Cu2+

C. OH- D. 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吃得健康,用得放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B. 食用合格碘盐可以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C. 合成材料具有强度高,吸水性好等优良性能

D.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封装食品,安全放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成都市高新区九年级下学期一诊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C.分离含少量KCl的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40℃时,40gKCl固体溶于60g水得到40%K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符号2N、N2、2CO、SO2 中,数字“2”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A. 2N B. N2 C. 2CO D.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