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A、B管内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C管中的现象是液面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水通电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管C中.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3)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
(4)电解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分析 根据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管A、B内的现象是: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故填: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水通电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管C中,从而导致管C中的液面上升.
故填:液面上升;水通电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管C中.
(2)水被电解放出的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气体聚集于容器上部;故填: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3)管A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带火星的木条;故填:带火星的木条;
(4)电解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电能.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
A.铁矿石在高炉内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B.用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CO2+H2O=H2CO3
C.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H2O2$\frac{\underline{\;MnO_{2}\;}}{\;}$H2↑+O2
D.医疗上用中和反应来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NO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NO2,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排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量筒、玻璃棒、烧杯和广口瓶.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图②中氯化钠与砝码的位置颠倒.
(3)配制时应选择100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④②①⑤③.
(5)所配制的溶液小于12%的可能原因是可能是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或可能是筒量水时仰视读数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1)照明弹中的反应:镁+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2)一种暗红色固体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生成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4)一种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明、小华、小林和小军四位位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A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小华同学用浓HCl(具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A(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氢气,他需要做的改动是将集气瓶口向下放置收集氢气,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4)小军也用A装置制取氧气,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由此可以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乙、丙三位同学整理实验台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盖瓶塞,他们认为该溶液已经变质了,变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①2NaOH+CO2═Na2CO3+H2O.为进一步探究该溶液是否变质和变质程度,请你一起参与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活动探究一: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甲: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该溶液没有变质
乙: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
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已经变质.产生沉淀
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
丙: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
一定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该溶液已经变质
三位同学把各自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回收到一只干净的大烧杯中.
【实验交流】
(1)乙、丙同学一致认为甲同学实验中所滴加试剂不合理,他们的理由是④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和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一段时问后,同学们发现刚才盛放回收物的大烧杯中,杯底有白色沉淀,液体无色.此时大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酚酞除外)是⑤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⑥CaCl2
活动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另取少量原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后再滴加酚酞试液⑦产生白色沉淀
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该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取完药液后要立即盖紧瓶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某保健食品的外包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下:
主要原料:碳酸钙
食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嚼食.
服用后,该保健食品中的碳酸钙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衣服上的铁锈可以用醋酸洗去,醋酸的化学式可用HAc表示,写出其原理:Fe2O3+6HAc═2Fe(Ac)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FeB.CuC.Fe和CuD.Cu和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