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就是催化剂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在高温下也很难和氧气反应
C.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都是单质

分析 A、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般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在高温下也很难和氧气反应,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催化剂的特征、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概念、单质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⑤(填序号,下同).
(2)上述粒子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④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雯同学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液体,她为了探究它是何种物质,做了如下实验:把此液体编号为A,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荡,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B,且产生了液体D,而C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她把B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B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1)根据小雯的实验,分析A、B、C、D分别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过氧化氢、B氧气、C二氧化锰、D水
(2)在横线上写出液体A加入黑色粉末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甲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石灰水足量,每步反应均完全):

(1)如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验纯、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①通入一氧化碳;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③点燃酒精喷灯;④熄灭酒精喷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④②(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仪器①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的原因是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会造成环境污染.
(4)图乙是工业生产中炼铁高炉的结构图.实际生产中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是从原料入口加入的,其中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作用之一是产生高温,另一作用为产生一氧化碳
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炉渣密度小于铁水密度.
(5)反应完全后,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时,小强同学认为“仪器①中减少的质量等于仪器③中增加的质量”.小丽同学通过称量发现二者质量并不相等.请你分析写出仪器①中减少的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而仪器③中增加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6)某同学取2.4g纯净的Fe2O3与CO反应一段时间后,对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76g
【分析与结论】
化学生产中往往会以某一种元素的转化来计算“反应的转化率”,其公式如下:
反应转化率=$\frac{化合物中已反应A元素质量}{化合物中A元素总质量}$×100%;若以原固体中氧元素的转化来表达反应的转化率则该反应转化率为88.9%.(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C(选填字母)(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B.金属的导电性;C.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据有关资料报导,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或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涂油漆.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AB(选填字母).
A.节约金属资源;B.减少矿物开采,合理利用资源;C.防止钢铁生锈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如图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①中,金属X是Fe;
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H2↑+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2C2H2+5O2$\frac{点燃}{\;}$4CO2+2H2O
4P+5O2$\frac{点燃}{\;}$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研究分子的性质,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4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另取一只小烧杯B,加入约10mL浓氨水.如图所示,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
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信,我们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在大烧杯外,再放一个盛有40mL蒸馏水的小烧杯C,其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15.
(2)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Cl2
(4)图甲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图甲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Ca,图乙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同学们对木炭与一定量的氧气燃烧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反应后气体成分组成可能是
①CO   ②CO2   ③CO和O2   ④CO2和O2   ⑤CO和CO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③不成立,他们的理由是CO和O2可以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资料】浓硫酸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实验探究】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④成立
①装置A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思】为避免含碳物质燃烧产生CO,应保证可燃物充分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