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金属
(1)物理性质
a共性:
 
 
体,有良好的
 
性和
 

b个性:金呈
 
色,铜呈
 
色,汞是
 

(2)化学性质
a与氧气反应b与酸反应c与盐溶液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析:(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解答;
(3)根据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解答.
解答:解:(1)金属物理性质:a共性:银白色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故填:银白;固;导电;导热;
b个性:金呈黄色,铜呈紫红色,汞是液体;故填:黄;紫红;液;
(3)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故答案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反应的反应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2Na+2H2O=2NaOH+H2↑但它不与煤油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
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则:
(1)钠和水的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向第一个实验所得溶液中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可以看到溶液呈
红色
色.
(2)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这是因为
煤油将钠与空气隔绝

(3)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这两个现象说明了金属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精英家教网
(1)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
(2)图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画后,在纯铜片上有明现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3)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9、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
导电性或延展性
(答出一点即可).
(2)图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比较黄铜与铜(或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3)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4)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Br2+2KI=2KBr+I2由此可判断:
①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C12>Br2>I2

②现有C12、I2、NaCl、KCl、NaI、KI六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物质写出一个符合上述规律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l2+2KI=2KCl+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十分之一.

(1)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他将一个干净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如图一),定期观察并记录现象.图一中最先锈蚀的部位
B
B
(填写A、B或C);举出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具体方法
刷油漆
刷油漆

(2)根据图二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一点物理性质
导电性或导热性(或延展性)
导电性或导热性(或延展性)

(3)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4)下表中不同的金属被开发、利用的年代不同,决定这一先后顺序的关键因素是
A
A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延展性           D.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5)用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三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B

A.曲线a、b分别表示镁、铝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镁恰好完全反应,铝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镁、铝也恰好完全反应   D.镁、铝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6)联想到工业上用铁矿石冶炼铁,他们在实验室用CO还原氧化铁,实验如图四所示
①A、B处发生的现象分别是A
固体由红变黑
固体由红变黑
、B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

②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
不需要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气体会一直通到装置冷却,不会发生倒吸
气体会一直通到装置冷却,不会发生倒吸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的质量/g 166.5 166.3 166.1 166.1
(7)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准确称取了11.5克生铁样品,放入装有100.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烧杯质量为55.0g).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四次称量,
记录如表.求:①反应中产生氢气
0.4克
0.4克
克;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