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普通电池(锌锰电池)含有多种材料,结构如图。

请你根据图示分析:

①图中金属单质有________种,化合物中除有机物外, 无机物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种类名称)。

②写出氯化铵的化学式 _______,在农业上它的 用途是 _________

③碳棒起导电作用,这是利用了碳棒的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④拆解后经处理得到 65g 锌,则所含锌原子个数约为______(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答案】 氧化物 NH4Cl 化肥 物理 6.02×1023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①图中金属单质有铜和锌两种,化合物中除有机物外, 无机物还含有氯化铵、氯化锌和二氧化锰氯化铵和氯化锌属于盐,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氯化铵中铵根显+11价,氯元素显-1价,故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4Cl;在农业上它的 用途是化肥③碳棒起导电作用,这是利用了碳棒的物理性质④拆解后经处理得到 65g 锌,则所含锌原子个数约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锌片在医药方面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块表面严重氧化的锌片7.3g(不含其它杂质),剪碎,向其中慢慢滴加9.8%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稀硫酸100g,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溶液经一系列操作,得到硫酸锌16.1g.

(1)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配制200g 9.8%的稀硫酸.

①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g 9.8%的稀硫酸,需加水__g.

②将配制好的稀硫酸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标签上必须注明的是___(填序号).

A.200g B.9.8% C.稀硫酸

③下列操作中的___(填序号),可能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9.8%.

A.量取浓硫酸后,置于空气中时间过长 B.量水时,俯视量筒刻度

C.配制前将烧杯用水冲洗干净,没有擦干

(2)生成0.1g氢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是_____
3)该锌片没有氧化前的质量是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由Cu、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下面是同学们的探究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猜想①:只有Cu 猜想②:只有Fe2O3

猜想③:只有Fe(OH)3 猜想④:是Fe(OH)3和Fe2O3的混合物

猜想⑤:是Cu、Fe2O3的混合物 猜想⑥是____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2Fe(OH)3Fe2O3+3H2O

(2)Cu溶解在Fecl3溶液中,得到FeCl2和CuCl2

[实验探究]

(3)甲同学进行下列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空白处。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用少量红色固体,放于试管中加热

固体没有明显变化,试管口附近内壁没有发现小液滴

红色固体不含________

②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

猜想_____可能成立,所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

(4)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10.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红色粉末中含有Fe2O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完全后测得石灰水质量增加6.6g(假定CO足够多,石灰水足量,产生气体全部被吸收)则请计算出该红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____

【反思评价】丙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乙同学的实验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请提出你的具体改进措施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菌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的消毒。如图为过 氧乙酸的结构式,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学习小组借助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1)实验前用10%的H2SO4溶液清洗铁钉至有气泡产生。用H2SO4溶液清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40 mL,导管截面积约为1 cm2,形成稳定液柱时,读取读数为8.2 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对其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pH不同;

假设二:NaCl溶液的浓度不同;

请你再提出一种假设,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进行实验】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取体积、浓度相同Na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pH

2.0

5.5

6.0

6.5

7.0

8.0

液柱高度(cm)

0

1.3

8.2

8.2

8.2

8.2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3.0

3.0

5.1

5.3

15.6

17.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注意:如果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NaCl溶液的浓度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太阳能路灯(如图所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城市道路的两旁。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种典型措施。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一个即可,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

⑵各组成材料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一个即可);不锈钢属于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⑶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肥厂生产合成氨的原料是煤、空气、水。生产简要流程如下:

已知:Ⅰ.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有:

①C+O2 CO2; ②C+H2OCO+H2

Ⅱ.将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4H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合成氨工艺的产品只有液氨和碳酸氢铵

B.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煤气发生炉必须保持较高的炉温

D. 碳化塔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H3+H2O+CO2=NH4HCO3,塔内温度应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

①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D_____

② 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 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

(2)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②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3Cu+N2+3H2O

【实验探究】

Ⅰ.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___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Ⅱ.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 A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NH3

②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H2

③ 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烧杯中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6g不饱和溶液。下列数据中,与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9.1% B. 6.1% C. 12.2% D. 16.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