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
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分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分析;
D.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故正确;
C.二氧化碳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故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未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Z在自然界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发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①中A物质起的是催化作用;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④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刷漆等(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中招实验考试之前,某同学从实验室里拿出一瓶密封保存良好的溶液.
(1)如A图所示反复练习吸取液体的操作,请根据A图所示信息推理,纠正该同学的错误操作.
(2)练习一段时间后,他把瓶中溶液滴入烧杯中(如图B所示),“惊喜”地发现了白色沉淀,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全国城市文明化创建的今天,仍有一些市民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将垃圾倾倒在城市的主要供水渠道边.请回答:
(1)沿岸居民能闻到垃圾散发的臭味,是因为分子不断地运动.
(2)某化学兴趣小组定期对河水进行取样测试,为除去水样中难溶性的固体,需将水样进行过滤(填一种操作的名称)处理.
(3)要区别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的试剂是肥皂水.
(4)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水样的酸碱度,若水样呈酸性,则测量结果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为了保护河水的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②④(填序号).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为l~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滤纸编号溶液成分
1淀粉酶溶液
2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稀盐酸
5稀碳酸钠溶液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l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酌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l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哪几号进行对照?1和4.(填写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弱碱性(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F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误差.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的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仪器的名称:①锥形瓶,②水槽;
(2)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B(用字母A~E填空);
(4)HCl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用D(用字母A~E填空)装置来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B.冰雪融化C.矿石粉碎D.汽油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超氧化钠(Na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资料】NaO2分别与CO2、H2O反应,都生成O2
【实验】验证在NaO2中通入CO2,反应产生O2

(1)上图装置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NaO2和CO2反应产生O2
(2)要检验缓缓通入的CO2是否过量,C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
(3)证明生成O2的实验操作是:在E端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问题】按图示装置实验,缓缓通入过量CO2后,U型管内剩余固体可能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NaOH    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4)按要求完成表中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反应后装置B中全部固体,加水足量溶解(不填写)
猜想③
成立
b.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在滤液中滴加少量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①b中不能用Ba(OH)2溶液替代BaCl2溶液是因为B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影响对NaOH的检验.
②实验步骤b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