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B、C、D、E是初中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2种是气体单质,3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BC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

B. AD是单质

C. B、C、E是化合物

D. E一定是甲烷

【答案】D

【解析】

由图中CuO+DH2O可知,D为氢气;A+D(氢气H2O可以判断A应为氧气;A(氧气+EH2O+B,符号之一反应特点的E应为碳氢化合物,如甲烷或乙炔等,B为二氧化碳;CuO+CB(CO2),C应为碳或一氧化碳;由题干知:其中2种是气体单质,3种是化合物A应为氧气,D为氢气所以C应为一氧化碳

A、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碳,C应为一氧化碳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选项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氧气,D为氢气都是单质,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二氧化碳,C为一氧化碳,E为碳氢化合物,如甲烷或乙炔等均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E为碳氢化合物,是甲烷或乙炔等其中的一种选项错误,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计算:

(1)葡萄糖酸钙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氢、氧、钙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保留至0.1%)

(3)按照说明书的用量,每天可补充钙元素质量为多少mg?_______(精确到0.1,写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同学们又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 a=56% B. b=6% C. c=17% D. d=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用图1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若该实验没有达到实验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

(2)图1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填化学式),根据实验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3)图1实验代替课本实验图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4)已知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与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该实验中的红磷___________(填 “能”获“不能”)用镁来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泾县桃花潭酒由此闻名。其独特的酒香主要来自于酿造和陈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乙酯,其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乙酸乙酯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酸乙酯含有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

B. 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C. 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D. 乙酸乙酯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氯酸钾

580℃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 1:1)

350℃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 l:1)

370℃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 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_____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

(3)若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如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时间(s0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①据如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

②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_越多越好。(填“是”或“不是”)

③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_________,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准备用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收集装置______,如何验满? _______

(4)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A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G烧杯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写出F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小海用如图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用语填空:(1)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_____(3)3个钠离子 _________ (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