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B. 氯化钾 C. 氯酸钾(KClO3) D. 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A

【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 氯化钾中没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 C. 氯酸钾(KClO3) 中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D.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小木条不复燃

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再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待②中反应结束,将试管中的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得固体物质0.5g

将③中所得固体放入试管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气泡,小木条复燃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③④证明、淀粉的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未发生变化,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

【实验拓展】

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mL

淀粉0.5g

a

20mL

二氧化锰0.5g

b

(1)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最后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较好,则a_____b(”、““=”).

(2)小明用坩埚钳夹取少量光亮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后,迅速插入一只装有2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且变黑的铜丝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有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还可能与_____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对人体有没有害?对此媒体纷纷调查报道,曾引起大家的恐慌.据资料显示:乙烯利(化学式为C2H6ClO3P)是一种植物催熟剂,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释放乙烯(化学式为C2H4),促进水果成熟,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产生促进儿童早熟等问题,对人体无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利由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 (填元素名称)

(2)乙烯属于_____(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有机物中的两项)

(3)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最简整数比)

(4)乙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最简整数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文字表示下面的反应,并在括号里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1)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过滤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酒精灯 C.漏斗 D.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大别山野生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酶、钾、铁、锌等物质,营养价值很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铁、锌都属于微量元素

B. 猕猴桃中不含无机盐

C. 酶属于糖类物质

D. 多食猕猴桃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成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的矿物含量非常丰富,我国蕴藏了多种自然界稀少的金属矿物.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金属矿物的是(  )

A. 石灰石 B. 赤铁矿 C. 黄铜矿 D. 孔雀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