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在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中,甲、乙是两种单质,A~G是化合物,其中A、B是氧化物,G是一种钠盐,“→”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颜色状态为:黑色粉末;E物质的化学式Cu(NO32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写出图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Ba(OH)2代替Ca(OH)2也可以.).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F蓝色沉淀,所以F为氢氧化铜;根据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说明乙是一种比银活泼的金属;根据G为一种钠盐,D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钠盐,所以E为硝酸铜,D为氢氧化钠;那么乙就是金属铜;甲和B反应生成铜和A,且A、B是氧化物,那么甲为碳,B为氧化铜,A为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F蓝色沉淀,所以F为氢氧化铜;根据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说明乙是一种比银活泼的金属;根据G为一种钠盐,D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钠盐,所以E为硝酸铜,D为氢氧化钠;那么乙就是金属铜;甲和B反应生成铜和A,且A、B是氧化物,那么甲为碳,B为氧化铜,A为二氧化碳,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B为氧化铜,是黑色粉末;E为硝酸铜,化学式为:Cu(NO32
(2)反应②是铜和硝酸银生成银和硝酸铜,属于置换反应;
(3)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等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1)黑色粉末;  Cu(NO32;(2)置换反应;(3)Na2CO3+Ca(OH)2=CaCO3↓+2NaOH   (  Ba(OH)2代替Ca(OH)2也可以.)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进行如下操作:①计算;②用托盘天平
称量2.5g 氯化钠;③用50mL(填“10mL”或“50mL”)量筒量取47.5mL水;④配液.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20克,经充分点燃后生成18克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
A.4克氢气和16克氧气B.16克氢气和4克氧气
C.1克氢气和19克氧气D.19克氢气和1克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清洗干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取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夹取.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若将a g碳和b g氧气放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用一个式子表达为(  )
A.a≤$\frac{3b}{8}$B.a≥$\frac{3b}{4}$C.a<$\frac{3b}{4}$D.a>$\frac{3b}{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试液已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仍显碱性,红色不会消失.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 验 步 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赶出溶解在其中的氧气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
滴一些植物油
隔绝氧气
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结论: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取原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于试管中,加水稀释至约1ml,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的红色不褪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有关
(5)请你设计一种操作更简便的方案来证明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立即变红褪色后的溶液中仍有酚酞,即红色消失不是酚酞被氧气反应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生活中的广告与化学联系密切,请欣赏以下两则广告:①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②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蓝瓶的,好喝的.填写下列空白:
(1)黄金搭档所补的五样是指:Ca(名称为钙)、铁、锌、硒、维生素.
(2)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为Zn2+(用化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铁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磁学性能,在生物、医药、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面所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某磁性纳米材料X的一种制备方法:FeCl2+2FeCl3+8NaOH═X+8NaCl+4H2O.该磁性纳米材料X的化学式是(  )
A.Fe(OH)2B.Fe(OH)3C.Fe2O3D.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大明和小明发现超市里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同时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气.
(1)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将袋内气体鼓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假设小明的猜想正确,请你也用实验方法证明(要求同上)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袋内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充气体除了要求廉价易得外,还有哪两点要求①无毒,②廉价易获得等(合理即可).
(4)根据(3)中要求,你认为大明(填“大明”或“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5)经分析,你认为使食品变质的最主要物质是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