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微粒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单质

化合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Y

化合物

分解反应

混合物

氧化反应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图示所示XY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D、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______

②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_

③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④绿色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⑤感冒药扑热息痛化学式为C8H9NO2,该物质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0.1mol该物质中含有约______个氮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_____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其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HClB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B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假设反应都是充分完全):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9.7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均保留0.1%

1)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若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晴,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中序号标示的材料一共分为_____类。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箱。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

3)铝比铁活泼,但铝箔比铁螺丝钉耐腐蚀。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用方程式表示)

4)为验证铁、铜、铝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都达到了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有铝片、铁片、铜片、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方案二中选择的溶液是_____(写化学式)溶液;

军军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新的方案,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将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一种溶液中,该溶液中的溶质在物质分类上和前两位同学所用的试剂不同,他选择的溶液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名称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在观察到发生装置内有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

4)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_____。(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填①或②)通入。

6)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氰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a)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填序号);

b)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D装置中用来加热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用D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4)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最佳?_____

5)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是取地下水,可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净水时,通常用 的方法,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常用 做吸附剂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龚辉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后的现象如图所示.与A电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4)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根据如图2所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选填①或②或③)。

2)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价,该元素和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