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黄铜是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可用于武器制造。将22g弹壳(只含有锌和铜)放在盛有100g稀硫酸(足量)的烧杯中,当弹壳不再溶解后,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是121.8g。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 g

(2)弹壳中铜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ZnSO4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0.2(2)弹壳中铜的质量为15.5g(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ZnSO4的质量分数为15.1%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的差值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22g+100g121.8g=0.2g,故填0.2

(2)设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x=6.5g

y=16.1g

弹壳中铜的质量=22g6.5g=15.5g

所得硫酸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5.1%

答:(2)弹壳中铜的质量为15.5g

3)所得硫酸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 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

B.t2℃时,20g 丙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0g溶液

C.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D.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_______________( “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

(2)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金原子______;两个亚铁离子______

(2)观察图1(Ⅰ)(Ⅱ)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是工业的脊梁,钪(Sc)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请回答:

(1)如图1,是钪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数值为_____

(2)取一小块钪片,打磨后插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钪片表面产生气泡。推测金属活动性Sc_____Cu(填“>”或“<”)

(3)钪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钪和氢气。氯化钪溶液呈无色,如图2为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水分子未画出)。氯化钪的化学式为_____,钪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常温下,氢氧化钪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在氯化钪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 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消防知识,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1)由如图所示实验可知,燃烧所需的条件是:______、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____

2)在家中使用天然气时,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应_____(选填序号)。

A 关闭气源阀门

B 打开门窗

C 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3)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 ]

.……

.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______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此发酵粉的保存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