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c处的正中间,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而a处火柴头和c处火柴梗均不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填标号)。

A 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

B 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C 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 AB

【解析】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火柴头易燃,b点离铜片加热的距离较近,火柴头燃烧,故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b处火柴头燃烧。

2Ab点火柴头温度达到着火点,a点温度较低,达不到着火点,则b处火柴头燃烧,a处火柴头不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A正确;

B、火柴头着火点较低,火柴梗着火点较高,则b处火柴头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ac两点不能做对比实验,则a处火柴头不燃烧,c处火柴梗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C不正确。故选AB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资料并结合身边实际回答问题。

84消毒液等物资在学校防疫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其水溶液呈碱性,能缓慢分解,受热或光照会快速分解;其强氧化性可用于水的净化、造纸、纺织品(如布匹、毛巾、汗衫等)漂白、制药、精细化工、卫生消毒等众多领域。

次氯酸钠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可导致蛋白质变性,实现消毒。浓度大的情况下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损伤,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184消毒液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教室喷洒的消毒液是用84消毒原液和水按照体积比1200配置的,则20升水需要_____mL84消毒原液。

3)下列关于防治新冠疫情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多项选择)

A 每天教室喷洒消毒液的次数越多越好

B 个人勤洗手、教室多通风

C 喷洒过消毒液的教室在同学返回前应该先通风

D 每天应该定期用75%的酒精擦拭楼梯扶手等公共设施

4)学校防疫物资储备室通常要用窗帘遮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

5)我们通常认为大家在教室逗留的时间长,所以校园里教室的消毒比其他地方更重要,但是室外消毒液浓度却比室内消毒液浓度大。请解释为什么室外消毒液浓度大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林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盐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概念间的逻辑思维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C.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D.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左试管放出气泡快,说明MnO2CuO的催化效果好

B.乙实验中水中长导管口冒气泡,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C.丙实验中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D.丁实验是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放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学习小组进行含氟牙膏是否能有效预防龋齿的实验探究。

信息:①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②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1)将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表面产生气泡,检验产生气泡成分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可与蛋壳反应,在表面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NaF==CaF2+Na2CO3

2)按图一连接好装置,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壳(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稀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二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注:不考虑加入液体造成的压强差)

3)图二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的作用是_____

4)根据实验二的数据分析,含氟牙膏_____(填“能”或“不能”)预防龋齿,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了CO2的性质后,同学们了解到SO2CO2的性质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于是一中教育集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SO2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I]SO2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探究.

[查阅资料]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开同学将点燃的镁条伸入装满SO2的集气瓶中,其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SO2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成分探究

[提出问题]SO2NaOH溶液反应除生成水外,还可能有的生成物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亚硫酸钠(Na2SO3

猜想2:硫酸钠(Na2SO4;

猜想3:__________

[查阅资料]1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

2SO32-SO42-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3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

[实验过程]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将一定量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不产生气泡

猜想1不成立

乙组

将一定量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2成立

[实验评价]1)甲组方案是否严谨__(填“严谨”或“不严谨”),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丙组认为乙组的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的方案是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乙组同学在实验室拿来一瓶久置的亚硫酸钠溶液,取少量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没有看到气泡生成,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C时, 乙的溶解度为80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常用方法是蒸发结晶

C.T1°C时,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改变

D.T2°C的甲、 乙、丙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1°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