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包含氧化反应B.氧化反应包含化合反应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并列关系

分析 根据已有的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化合反应不一定包含氧化反应,错误;
B、氧化反应不一定包含化合反应,错误;
C、有些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例如铁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D、化合反应好氧化反应不是并列的关系,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化学反应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试液已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仍显碱性,红色不会消失.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 验 步 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赶出溶解在其中的氧气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
滴一些植物油
隔绝氧气
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结论: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取原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于试管中,加水稀释至约1ml,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的红色不褪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有关
(5)请你设计一种操作更简便的方案来证明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立即变红褪色后的溶液中仍有酚酞,即红色消失不是酚酞被氧气反应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三大化石燃料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的气化是一种重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合成气中的物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C和D,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物质C不仅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物质C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②在反应A+B═C+D中,B和C的质量比为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物理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木材燃烧B.干冰易升华,苹果腐烂
C.粉碎矿石,铁能生锈D.分离空气制氧气,火药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大明和小明发现超市里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同时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气.
(1)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将袋内气体鼓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假设小明的猜想正确,请你也用实验方法证明(要求同上)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袋内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充气体除了要求廉价易得外,还有哪两点要求①无毒,②廉价易获得等(合理即可).
(4)根据(3)中要求,你认为大明(填“大明”或“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5)经分析,你认为使食品变质的最主要物质是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04 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 C4H8N4S2O8)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物质,下列有关它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 25 个原子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96
C.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C:H:N:S:O=2:4:2:1:4
D.该物质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示①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B(填装置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F装置和G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c)→(d)→(a)→(b)→D.
(4)若将装置A和D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5)在实验室中若用如图所示J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B.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D.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说法不正确(  )
A.实验开始时,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铁
B.实验过程中,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C.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转化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故不需要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