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______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_______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答案】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 CO 化学; 两(或2); ABD。

【解析】

(1)据图判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比例降低;

(2)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其中CO属于氧化物;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3)Bi2Te3由Bi、Te两种元素组成;

(4)A、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随着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故正确;

C、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正确。故选A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下表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H

He

O

F

Na

S

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表中氧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

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上表所列的6种元素中,位于第一周期的元素有_____种。

③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④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该化合物为_____

(2)如图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示意图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小勇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371.84g

371.24g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_

(2)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低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装置漏气

B. 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D.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 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 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强称取一定量NaOH固体于烧杯中,观察其在空气中的潮解与变质情况,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0g然后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过一会后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当烧杯中不再冒出气泡时,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是200.0g此时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213.9g。请回答

(1)烧杯中冒出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小强根据NaOH固体表面潮湿及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判断NaOH固体潮解并已变质,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求变质后的固体中含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0

35.5

36.0

36.5

37.0

Na2CO3

6.0

10.0

18.0

36.5

50.0

A.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B.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 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 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2)H2+CuOCu+H2O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

/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A中液体变为_____

有硫酸铜生成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_____

(反思拓展)

(1)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

(2)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锌、铜、稀盐酸②锌、硫酸铜溶液③锌、铜、氯化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_____(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

(1)在水、铜、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__

(2)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表.AB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CD

物质

B

C

D

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BCD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_______构成的.

BCD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_______

③一个D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成.

CD都由碳、氧元素组成,但它们每个分子的构成________(相同不同”),其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