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化合物,其组成中没有C、H、O三种元素。这种化合物可能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有机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鲁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填充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剂等。根据物质的性质选用合适的物质用于食品保鲜,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氮气是常用的食品填充气体,你认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氯化钠溶液

氯化镁

加入适量烧碱溶液,再过滤

B

硝酸钠溶液

硫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再过滤

C

熟石灰

石灰石

高温煅烧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枣阳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A. 潜水 B. 急救 C. 灭火 D. 气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为了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并回收银和铜,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试回答:

⑴加入的固体a是(写化学式)

⑵固体乙的成分有

⑶步骤①中将滤液1与固体甲分离的操作名称是

⑷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Mg和MgO的混合物6.4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0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 4.8g B. 1.6g C. 3.2g D. 2.5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原子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C. 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在空气中铝比铁更容易被锈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学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进行再探究。

(一)甲组同学利用某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使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1)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注射器活塞进入后显示剩余气体的体积。

(2)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对比】

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步骤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