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资料: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定量研究空气组成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分离含氮物质得到氮气的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但这并没引起他的注意.一百多年后,英国科学家雷利对这0.0064 g/cm3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经过努力,他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气体——氩气,从而发现了惰性气体家族.

(1)阅读资料,你有哪些感受?

(2)下面是科学家雷利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重要步骤,请补充完整:

问题与猜想→(  )→分析与结论→(  )

(3)某同学在探究空气成分中的氧气含量时,模拟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容器内留有25 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如下图).请你与他合作,继续完成该实验的探究,并且写出实验过程.(提示:铜+氧气氧化铜)

答案:
解析:

  (1)科学研究中只有本着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才能成功

  (2)方案与实验 反思与评价

  (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7、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者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
相等

你认为
小洁
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小刚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锥形瓶,所以剩余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了.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字)
该科学结论对于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合理进行化工生产有重要作用.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1)
相等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注意:
A中稀盐酸的主要成份为HCl,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
A中发生的反应:CaCO3+2HCl=CaCl2+CO2↑+2H2O
B中稀硫酸的主要成份为H2SO4,氯化钡溶液的主要成份是BaCl2
B中发生的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2)
小刚
的结论不正确,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3)
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4)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不发生变化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作出了科学结论.
[交流表达]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字)(5)
化学反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使对化学的研究就由定性化学转向了定量化学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为(6)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相等
相等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谁的结论正确
小洁
小洁
,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没有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走了
没有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走了

(5)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6)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7)交流表达
(8)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O5+5CO═I2+5X 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CO2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资料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定量研究空气组成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N2的密度与分离含氮物质得到N2的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但这并没引起他的注意.一百多年后,英国科学家雷利对这0.0064g/cm3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几经努力,他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气体--氩气,从而发现了惰性气体家族.
(1)阅读资料,你有哪些感受?
(2)下面是科学家雷利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重要步骤,请补充完整:问题与猜想→
 
-→分析与结论-→
 

(3)某同学在探究空气成分中氧气的含量时,模拟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容器内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如图).请你与之合作.继续完成该实验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