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bg氧气

B.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不断增多

【答案】C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A、理论上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bg氧气,但是由于氧气可能有部分溶于水或部分氧气留在试管中,因此实际上收集的氧气会偏小,故A不正确;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部分分解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B不正确;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而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正确;

D、在0~t2时段,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混合物中的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

1)歌词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用微粒观点解释其花香溢满园的原因:______

2)茉莉花适宜种植在pH≈6的土壤中。请将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补充完整: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装入烧杯中,______,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35月花期勤施肥。磷酸二氢钾(KH2PO4)为白色粉末,置于空气中易潮解;25℃时溶解度为25.0g

①磷酸二氢钾属于______填化肥种类)。

②下列配制100g10%磷酸二氢钾溶液过程中,错误的操作有______(填标号)。

③改正上述错误后,某同学提出可调整实验步骤顺序为BACD,同学经讨论后认为该建议合理,理由是______

25℃时,将10%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00g配成饱和溶液,需要加入磷酸二氢钾的质量为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从HCI、NaCl、NaOH、Na2CO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混合的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分别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

A. ①用两份等温度、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 ②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C. ③常温下,足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④一定量的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固液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丽丽同学设计的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________时,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检验混在O2中的CO2并将其除去,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B中没有与A使用相同的试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g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分四次加入等质量的同种稀硫酸,实验过程中得到如下数据。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20g

20g

20g

2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7g

7.4g

6.1g

5.5g

1)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是________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保留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Al2O3,和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图:

资料:(1SiO2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硫酸反应;

2)铝盐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铵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土矿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

3)滤液Ⅱ中溶质的用途之一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A为常见的化肥,BDGN为气体,且N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C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甲的溶液为蓝色,HI为红色固体。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_____E_____

2)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其名称为_____

3)反应在医学上曾用于检验_____病。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短文。

酵母与泡打粉: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时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泡打粉进行发酵。在面团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养分供应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动非常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接着面粉中原有的微量蔗糖及新产生的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最后被酵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面筋的网络中出不去,加热蒸烤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糕点变得松软。用酵母做的食品松软可口,有特殊风味,易于消化。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因此面点大都用酵母发酵。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用酵母发酵耗费的时间长,而且发酵时间与温度相关(如图)。因此,也有用泡打粉来代替酵母制作糕点的。泡打粉一般是碳酸氢钠与酒石酸的混合物,通常为碳酸盐与固态酸。将泡打粉调和在面团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遇水以及碳酸氢钠受热时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点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泡打粉使用时不受发酵时间限制,随时可用,对多油多糖的面团也照样起发泡疏松的作用。缺点是它的碱性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降低营养价值,若混合不均匀反而会导致面制品中有的地方碱太多发黄而不能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___________

3)酵母本身营养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酵母和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酵母发酵的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B 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

C 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无关

D 酵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