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779  143787  143793  143797  143803  143805  143809  143815  143817  143823  143829  143833  143835  143839  143845  143847  143853  143857  143859  143863  143865  143869  143871  143873  143874  143875  143877  143878  143879  143881  143883  143887  143889  143893  143895  143899  143905  143907  143913  143917  143919  143923  143929  143935  143937  143943  143947  143949  143955  143959  143965  14397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室现有红磷0.124克,请问理论上可消耗多少摩尔氧气?请列式计算
若要用上述红磷来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理论上空气体积应不超过0.55升?(保留两位小数,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的仪器名称:③长颈漏斗,④锥形瓶.
(2)小强想用氯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收集装置为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收集完毕后要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收集后经检验发现氧气中含有少量空气的原因有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合理均可).
(3)小翔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制取气体时,仪器③的下端必须伸入到液面以下;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导管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便于排尽空气,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4)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为BC(填字母).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小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各步骤结论
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直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直至融化才分解产生氧气,但是时间较长、温度较高.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将MnO2与KClO3的混合物加热,只需稍微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迅速复燃混合物稍微受热分解迅速产生氧气,
总结: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①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②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比(或比照等);
③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比较MnO2在KClO3分解前后的质量;第二方面的实验是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黑色物质再与氯酸钾混合加热,其目的是: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物质是否能加快KClO3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是否变浑浊变浑浊的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
无明显变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相关描述中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保鲜食品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4)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值为20,它位于元素周期表里第四周期,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5)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原因是A 不同(填字母).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用化学符号表示:
(1)钠元素Na 
(2)三个磷原子3P
(3)铁Fe
(4)氮气N2
(5)两个氧分子2O2
(6)2个钙离子2Ca2+ 
(7)-2价的硫元素$\stackrel{-2}{S}$
(8)氦气He
(9)四氧化二氮N2O4   
(10)2个二氧化氮分子2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室有一瓶黑色固体CuO,但是混入了少量铁粉.为了测定其中CuO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方案.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有什么明显缺陷尾气有毒,未处理掉.
(2)实验前先通入 CO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A组同学称量反应前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10克,充分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8.4克,由此数据计算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为80%.
(4)B组同学称量反应前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10克,试管中物质的总质量是200.0克,充分反应后试管中物质的总质量是202.2 克,由此数据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40%.
(5)你认为A组同学所测的数据更合理,另一组同学所测数据偏差过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未能完全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某同学想用白色的氯酸钾和黑色的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一瓶氧气,他应选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AC(或AD),(填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 $\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B和C的组合也可用于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制取二氧化碳,但最好把橡皮塞换成图2中的Ⅲ.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小段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不能用浓盐酸做反应物制取二氧化碳,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就是盐酸(加热不易分解).
【提出问题】氯化氢( HCl)气体显酸性吗?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紫色石蕊试剂染成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下图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和结论】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现象小花不变红小花不变红小花变红
结论水不显酸性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显酸性
【实验反思】某同学用石灰石和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D(填序号),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生成碳酸,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溶液中形成盐酸,.短时间加热通入气体后的该溶液,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B(填序号).
A.变成紫色      B.不变色       C.变成无色         D.变成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