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860  143868  143874  143878  143884  143886  143890  143896  143898  143904  143910  143914  143916  143920  143926  143928  143934  143938  143940  143944  143946  143950  143952  143954  143955  143956  143958  143959  143960  143962  143964  143968  143970  143974  143976  143980  143986  143988  143994  143998  144000  144004  144010  144016  144018  144024  144028  144030  144036  144040  144046  14405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常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酒精灯; ③集气瓶;
(2)制取氧气前,必须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该装置可用于上述制氧气方法的有ab(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上图中的B(填“A”或“B”);
(4)利用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下列物质:①硫;②铁;③碳.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用相应的序号填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①;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②;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纳米材料”特指粒径1~100nm(1nm=10-9 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两种气体是N2、CO2.写出NO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frac{\underline{\;催化剂\;}}{\;}$N2+2CO2
(2)夏天的变色眼镜的玻璃片中含溴化银(AgBr),溴化银见光分解为银(Ag)和溴 (Br2),镜自动变暗.光线弱时,溴与银又化合生成溴化银.眼镜变亮,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见光2AgBr$\frac{\underline{\;光照\;}}{\;}$2Ag+Br2
避光2Ag+Br2═2AgBr.
(3)在军事术语上把核潜艇在海里的连续航行叫长行.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行,在潜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化学再生装置.制氧气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电解水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④加热氧化汞.其中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标号)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的优点是(至少写两点):
①节约能源②减少舱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原料易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为CuO;F的化学式为Fe2O3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3)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反应①、③的反应基本类型是否相同?否.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在许多食品包装盒中都有一包黑色粉末.这种粉末是一种除氧剂.该粉末没有失效时呈黑色,失效后带有红棕色.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小明做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1:该粉末是木炭粉
猜想2:该粉末是铁粉
猜想3:该粉末是木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小明取没有失效的该粉末,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如下实验,填写表中空格.
试验操作试验现象猜想是否成立
实验1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猜想1:不成立
实验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猜想2:成立
实验3用磁铁吸引粉末被全部吸引猜想3:不成立
【交流与反思】
(1)根据失效后的颜色判断,该粉末失效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变质后得到的红棕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Fe2O3(填物质的化学式).
(2)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使失效的粉末“再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工厂产生的铜屑中含有少最铁屑.现要回收利用其中的铜,需除去其中的铁屑,张山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1)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从回收利用率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甲.
(2)两个方案中都有过滤操作,该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3)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甲Fe+CuSO4═FeSO4+Cu;
方案乙Fe+H2SO4═FeSO4+H2↑.
(4)你能否再设计一个不同原理的方案?写出你的方案用磁铁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1)Cr  Al  Cu      (2)Al  Cr  Cu     (3)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没有现象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铬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速率较慢铝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铝>铬>铜
[反思提升]
(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除去氧化膜
(2)实验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r+H2SO4═CrSO4+H2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Al、Cr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
(4)小青认为只需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硫酸铝溶液、铬以及硫酸铜溶液
(5)水龙头镀铬的作用是:防止铁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全部为黑色的一组是(  )
A.氧化铜、炭粉、三氧化二铁B.铜粉、还原铁粉、四氧化三铁
C.还原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D.硫酸铜溶液、炭粉、碱式碳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OH-(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反应②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不变色猜想2不成立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变红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②KOH固体应密封保存.
③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是有些盐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混合气体5g,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可得白色沉淀物(  )
A.2.8gB.15gC.3gD.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熟石灰、氧化钙、CaOB.草木灰、碳铵、NH4HCO3
C.纯碱、碳酸钠、Na2CO3D.铁锈、氧化铁、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