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3874  143882  143888  143892  143898  143900  143904  143910  143912  143918  143924  143928  143930  143934  143940  143942  143948  143952  143954  143958  143960  143964  143966  143968  143969  143970  143972  143973  143974  143976  143978  143982  143984  143988  143990  143994  144000  144002  144008  144012  144014  144018  144024  144030  144032  144038  144042  144044  144050  144054  144060  14406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分裂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7;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2)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3)在钠和氯气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氯(或Cl)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A(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氯元素、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表现为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2)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纯净物是由离子(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3)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B(填序号,下同),表示阴离子的是C,表示同种元素的是B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C.
(4)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检验该气体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或D,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c(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D收集时,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理由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不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酒精灯;  b是长颈漏斗.
(2)选用B、D装置组合制取收集某气体的条件是:制取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加热、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3)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进行实验,应选用装置E收集氧气(填序号).这种操作注意的要点是集气瓶内要装满水,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气体.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用毛玻璃片盖好后瓶口应向上(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4)用装置BC组合制备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未看到“火星四射”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Ⅰ、Ⅱ、Ⅳ   (填序号).
Ⅰ.收集到的氧气太少,纯度太低
Ⅱ.所用铁丝表面有油漆
Ⅲ.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薄层细沙
Ⅳ.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燃烧温度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6)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氯酸钾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步骤现    象结    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缓慢有少量气泡冒出
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大
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迅速有大量气泡冒出
【探究实验二】: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小刚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KClO3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1.2g/
1.2gCuO   0.5g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生成等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小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讨论交流】小刚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的结论就能判断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你是否支持他的观点?并简述理由.不支持;未验证氧化铜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实验拓展】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考虑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反应所需的温度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或有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放出、或考虑药品的价格等)(合理即可).(写一条即可)
(7)实验时小刚加热6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4.08克,则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同时消耗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
(1)某同学选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该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2)如果选择D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欲检验此种方法收集氧气是否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
(3)用高锰酸钾做实验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N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接近于空气,并且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2,若实验室要收集NO,应选择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b锥形瓶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若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加一块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在结束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字母表达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是:集气瓶内可能没有灌满水(至少一点原因).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长颈漏斗的下端需要是否需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以防氧气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可以在观察到气泡连续而且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满后要在水面下(填“下”或“上”)盖上玻璃片,然后正放在桌面上(填“正”或“倒”).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的底部,验证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6)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D或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语生产物的质量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三个实验.

(1)写出实验一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其中细沙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物质炸裂瓶底;
(2)前两个实验能在烧杯中进行的是实验二(填“实验一”或者“实验二”);
(3)实验三:称取一定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有大量白烟产生,完全燃烧后,将留下的固体再称重,两次称量质量相等,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烟带走一部分生成的氧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化学小组欲测定洪泽湖大堤上某石灰石块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把石灰石块磨成粉末,并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C中水的体积,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
反思与评价:
(1)小文同学认为小明得到的结果明显偏小,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此,小文改进的方法是在水上方加一层植物油.
(2)小文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或测量收集气体的体积.
交流与讨论:
(3)装置B上方的空气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没有(填“有”或“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情况下A和D是无色气体,B是黑色粉末,C是红色金属,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在D中加热C,生成一种黑色固体E,将黑色固体E分成两份.
②B与①第一份黑色固体E混合,高温下反应得到C和一种无色气体F;
③将F通过灼热的B,可得到一种可燃气体G,G在D中燃烧后又可生成F;
④A与①第二份色固体E混合,加热反应得到C和另一种物质H,H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A和D.
(1)根据以上实验推断出这几种物质(写化学式).AH2,BC,CCu,DO2,ECuO,FCO2,GCO,HH2O.
(2)写出F+B→G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3)写出E+G→F+C的化学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