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370  166378  166384  166388  166394  166396  166400  166406  166408  166414  166420  166424  166426  166430  166436  166438  166444  166448  166450  166454  166456  166460  166462  166464  166465  166466  166468  166469  166470  166472  166474  166478  166480  166484  166486  166490  166496  166498  166504  166508  166510  166514  166520  166526  166528  166534  166538  166540  166546  166550  166556  16656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A.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B.用霉变的花生压榨花生油
C.食用合格碘盐可以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延长保存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查阅资料】
(1)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
(3)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2)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3)可能是CO2、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实验验证】
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
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制得的CO2中混有H2O、HCl气体,也可能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O2
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浓硫酸,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2O.
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 论)取适量Na2O2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观察到锥形瓶壁上有大量水雾产生,说明H2O与Na2O2反应释放出热量;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锥形瓶中,木条复燃,说明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水能够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B.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C.“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开发利用新能源,将逐步代替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下知识梳理中,错误的是(  )

A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
元素与人体健康
氮气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氢气有可燃性--作绿色燃料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
人体缺钙--易骨质疏松

C
安全常识
D
化学之最
煤气泄漏--关闭阀门轻开门窗
加热液体--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大理石
人体里含量最多的元素--钙元素
A.AB.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可以看到B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进入锥形瓶后,关闭E中的活塞,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中液体沿着导管逐渐流向C中,此时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白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此时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上述实验过程中,C中玻璃管K1的作用是排出生成的气体,避免装置中压强过大.
(4)在实验F中,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1)完成甲实验的操作步骤是①④⑤(填写序号),其中除去难溶性杂质的关键实验操作是过滤(填写名称).
(2)甲、乙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操作步骤是溶解(填写名称).
(3)实验乙是按题目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量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③所示,则实际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蒸馏水的体积按图③所示的平视视线读数计算,则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5g(水的密度为1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等质量的锌和铁
C.
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粒观的角度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离子只有通过得到电子才能变成原子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从化学视角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
B.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加耐用
C.在铵态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D.扑灭图书档案火灾最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小于7,盐酸的pH大于7
B.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不相等
D.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碱能显示不同的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