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402  166410  166416  166420  166426  166428  166432  166438  166440  166446  166452  166456  166458  166462  166468  166470  166476  166480  166482  166486  166488  166492  166494  166496  166497  166498  166500  166501  166502  166504  166506  166510  166512  166516  166518  166522  166528  166530  166536  166540  166542  166546  166552  166558  166560  166566  166570  166572  166578  166582  166588  16659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烟花绽放B.蜡烛燃烧C.海水晒盐D.葡萄酿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应该是怎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氧化铁\;}}{\;}$2H2O+O2↑.
【实验评价】
(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E.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拓展计算】如果需制备氧气9.6克,至少需要5%过氧化氢溶液40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D(填字母序号,下同),为了收集纯度较高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F,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实验室也可用装置E制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实验可用装置C替换长颈漏斗,其优点是可以控制滴加双氧水的速率,从而控制产生氧气的速率.该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制CO2或H2等(写一种气体)
(4)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目的是形成液封.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E中长颈漏斗下端向外缓缓冒气泡,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A(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漏斗     D.玻璃棒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填序号).

(3)操作④所得滤液依然浑浊,出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AB
A.滤纸破损                     B.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D.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4)操作⑤是蒸发填操作名称).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采取的措施有用玻璃棒搅拌.实验结束时可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超过了100%,其可能原因是C(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按如图回答一下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试管,c铁架台d水槽;
(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找出装置中的四处错误
①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②试管口没有放棉花③酒精灯内酒精过多④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4)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正放(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5)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为防止水倒流,实验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为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甲酸(HCOOH)俗称蚁酸,能刺激皮肤起泡,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和毛虫的分泌物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对甲酸进行研究,并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①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②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_{△}^{浓硫酸}$CO↑+H2O,浓硫酸在反应中起脱水作用.
③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I.验证甲酸的酸性,完成实验记录:
操作实验现象原理或解释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溶液中含氢离子
加适量的锌粒观察到有气泡冒出2HCOOH+Zn═(HCOO)2Zn+H2
加氧化铁粉末观察到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变成黄色甲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工业上
可用甲酸除锈
Ⅱ.利用下列图1装置,以甲酸为原料制备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完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实验前应先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乙→戊→丁→丙(填序号).从环保角度,连接好的装置还存在明显不足,请改进加装尾气处理装置.
②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产生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装置乙能否去除不能(选填“能”、“不能”),你的理由是如果不除去CO中的甲酸气体,甲酸气体会与氧化铁以及石灰水反应.
③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④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而非黄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不正确,未反应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与生成的铁反应,溶液也可变为浅绿色.
Ⅲ.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与氧化铁反应能生成其它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反应过程中丁中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
利用图2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①在0~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未达到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
②图中x=1.68g.
③试据图计算并推断B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FeO.
④写出在温度500~600℃内,丁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CO$\frac{\underline{\;高温\;}}{\;}$3Fe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1个银原子Ag          
(2)2个碳酸分子2H2CO3
(3)3个硫酸根离子3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实验室配制溶液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现欲配制50g5%氯化钠溶液,如果某学生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
(1)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且用到了游码
(2)氯化钠中混有杂质
(3)量取水读数时仰视(合理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