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424  166432  166438  166442  166448  166450  166454  166460  166462  166468  166474  166478  166480  166484  166490  166492  166498  166502  166504  166508  166510  166514  166516  166518  166519  166520  166522  166523  166524  166526  166528  166532  166534  166538  166540  166544  166550  166552  166558  166562  166564  166568  166574  166580  166582  166588  166592  166594  166600  166604  166610  16661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人的胃酸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生活中可服用斯达舒[主要成分是Al(OH)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喜欢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但胃溃疡病人胃酸过多不宜服用小苏打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胃部气胀,易造成胃穿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最常用的溶剂:H2O;
(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N2
(3)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
(4)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空气污染物:SO2
(5)用作建筑材料的盐: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种说法都包含前后两个数值,其中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
A.食盐水和食醋的pHB.熟石灰在20℃和在60℃时的溶解度
C.生铁和钢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D.NH3和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氯化钠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粗盐除含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

提供的试剂: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饱和NaCl溶液.
①欲除去溶液I中的MgCl2、CaCl2、Na2SO4,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
②在滤液中加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OH、Na2CO3
(2)用提纯的NaCl配制2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1.8g.
①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量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②如果配制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或烧杯中有水、氯化钠中混有杂质等其他合理答案).(任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未.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
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开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
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
(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frac{{m}_{1}-{m}_{2}}{10{V}_{0}}$克/毫升.
(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而保持相平的目的是使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相等,以收集到常压下的氧气.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明、小华、小林和小军四位位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A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小华同学用浓HCl(具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A(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氢气,他需要做的改动是将集气瓶口向下放置收集氢气,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4)小军也用A装置制取氧气,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由此可以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下列装置图1,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选择A作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则装置A中的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且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即可用D也可用E装置收集,由此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bc(填序号).
a.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   b.该气体难溶于水   c.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
(3)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主要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④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收集瓶是否收集满CO2
(4)若要用装置E收集CO2气体,要将水换成温水,其理由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O2气体在温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或降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24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a)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0克.
(b)24克石灰石样品与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以下是2013年我市实验操作的考查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目的】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实验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这个不合理的猜想应该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AgNO3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论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
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Cl与AgNO3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HCl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几年前,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大家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是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O═Ca(OH)2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乙炔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没有气泡产生.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变红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
载有电石的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C
A.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D.用厨房清洁剂除铁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