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456  166464  166470  166474  166480  166482  166486  166492  166494  166500  166506  166510  166512  166516  166522  166524  166530  166534  166536  166540  166542  166546  166548  166550  166551  166552  166554  166555  166556  166558  166560  166564  166566  166570  166572  166576  166582  166584  166590  166594  166596  166600  166606  166612  166614  166620  166624  166626  166632  166636  166642  16665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当条件不改变时,蔗糖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溶质(  )
A.会沉淀出来B.会浮在上面C.可能会分离出来D.不会分离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2005年5月9日,一辆槽罐车行驶至杭州新塘路时,从罐内突然涌出一股无色液体,霎时间,液体上方出现浓雾,浓雾随风飘散,气味刺鼻呛人,令人眼睛刺痛.抢险时,身穿防化服、头戴防毒面具的消防人员用水对路面进行冲刷,偶有污水飞溅到现场采访记者的手上.顿觉一阵灼痛:槽罐车下方的水泥地面出现众多大小不一的窟窿.据了解,槽罐车内装有3t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浓硝酸.
(1)下列浓硝酸的性质中,根据所给信息不能判断出的一种性质是B.(填序号)
A.挥发性    B.密度比水大    C.腐蚀性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其主要作用是滤去有毒气体,这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A.(填序号)
A.吸附性    B.稳定性    C.可燃性
(3)3t、40%的硝酸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2 t.
(4)发生硝酸泄漏时还可以用生石灰(CaO)覆盖.写出生石灰和硝酸(HN0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2HNO3=Ca(N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铝元素(Al)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则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lCl2B.AlOC.Al(NO33D.Al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把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的蔗糖溶液,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加入水B.加入蔗糖
C.升高温度D.加入饱和的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做法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实验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B.加热烧杯中物质时,垫上石棉网
C.实验中刺余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
D.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简中稀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棒冰熔化B.汽油蒸发C.酒精燃烧D.玻璃破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像温室的玻璃一样,既能让阳光通过,又能保温,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因而地表能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增温;另一方面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
我省气象局的资料显示,浙江近50年来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北部地区增温尤为明显.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预测,若不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2℃,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升高1米.
2005年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细则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其生效标志人类在保护地球家园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2)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转化研究,把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燃料.请在括号内填写该燃料的化学式:CO2+4H2→CH4+2H2O
(3)除了将二氧化碳进行人工转化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弱“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苏丹红Ⅰ号是一种人工色素,会诱发动物肿瘤,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应禁止使用.已知苏丹红Ⅰ号的分子式为C16H12N2O.
(1)每个苏丹红Ⅰ号分子中共有31个原子.
(2)苏丹红Ⅰ号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48:3:7: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常温下,下列物质的pH小于7的是(  )
A.蒸馏水B.食醋C.澄清石灰水D.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两种常见之物.
(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
答:B
A.白酒    B.米醋    C.纯净水    D.酱油
(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固体混合物$\stackrel{过量稀硫酸}{→}$溶液$\stackrel{蒸发}{→}$固体
方案二:固体混合物$\stackrel{过量稀盐酸}{→}$溶液$\stackrel{蒸发}{→}$固体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方案二.
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因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
(3)假设(2)中固体混合物有53克,加入足量的稀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求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