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616  166624  166630  166634  166640  166642  166646  166652  166654  166660  166666  166670  166672  166676  166682  166684  166690  166694  166696  166700  166702  166706  166708  166710  166711  166712  166714  166715  166716  166718  166720  166724  166726  166730  166732  166736  166742  166744  166750  166754  166756  166760  166766  166772  166774  166780  166784  166786  166792  166796  166802  16681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写出实验步骤:用6%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尝试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现有2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50克.
(1)假如加入10克食盐,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2)假如加入20%的食盐溶液50克,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3)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如果在原溶液中再加入15克食盐,能得到食盐溶液61.2克,此时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2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BaCl2、Na2CO3、CuSO4、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小科为探究其组成,做了如下实验:
(1)将此固体粉末加水、搅拌、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2)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Cl,沉淀有部分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在未溶解的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推断: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Na2SO4,一定不含有CuSO4,该粉末可能的组成共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溶液的pH随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合理的图象是乙(选填“甲”或“乙”).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原因是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2015年3月两会前,著名记者柴静的纪录片《苍弯之顶》播出引起了两会代表对我国雾霾的形成及治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请你限据空气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空气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在空气的成分中,制造化肥并可以做保护气的是氮气,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氧气;温室气体是指二氧化碳.
(3)稀有气体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4)纯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说法有利用干净化大气的是(填序号)①②③.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积极植树造林   ④把城市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当前正是“水果之王”西瓜俏销的季节.西瓜味道甘甜多汁,清爽解渴,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C、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最富有营养、最纯净、食用最安全的食品之一.
(1)人体需要七大营养素,西瓜籽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2)上面提到的“铁”指的是铁元素(选填“原子”、“单质”或“元素”).
(3)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其化学式为:C6H8O6.则17.6克维生素C完全燃烧后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右(填左或右)移动.该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等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图乙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不考虑其他气体),若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③(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①中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化学方程式是CH4+2H2O$\frac{\underline{\;高温\;}}{\;}$CO2+4H2
(3)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Fe2O3•H2O(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善于归纳知识,是科学素质的良好体现.下列知识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环境问题与成因B.健康与生活
①雾霾--空气中尘埃粒子过多
②酸雨--空气中CO2过多
③含镉大米--工业废水随意排放
①贫血--多吃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②糖尿病--需经常口服胰岛素
④预防癌症--少吃腌制品、不吸烟喝酒
C.动物行为与军事D.科学之最
①鸟的飞翔--火箭
②鱼的沉浮--潜水艇
③蝙蝠定位--雷达
①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③人体中最大的器官--皮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废上手机处理的困难等.下面是一则关于手机电池的材料:
手机中的电池通常采用可充电镍镉(Ni-Cd)电池,其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Cd+2NiO(OH)+2H2O$\frac{\underline{\;放电\;}}{\;}$2Ni(OH)2+Cd(OH)2.已知氢氧化镍[Ni(OH)2]和氢氧化镉[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下面是废弃镍镉电池中的重金属渗入水体后,进入人体的一条途径:浮游植物→虾→鱼→人.鱼体内重金属含量大于浮游植物内重金属含量,这是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的逐渐积累所引起的.除上述途径外,被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直接通过饮水途径进入人体.
(2)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有资料表明一块废镍镉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面积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Ni(OH)2和Cd(0H)2能溶于酸性溶液,从而污染土壤.
(3)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