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636  166644  166650  166654  166660  166662  166666  166672  166674  166680  166686  166690  166692  166696  166702  166704  166710  166714  166716  166720  166722  166726  166728  166730  166731  166732  166734  166735  166736  166738  166740  166744  166746  166750  166752  166756  166762  166764  166770  166774  166776  166780  166786  166792  166794  166800  166804  166806  166812  166816  166822  16683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计算(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
(2)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2:11:112:20;
(3)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有色气体颜色深浅与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以及观察方向上气体的厚度有关.如图,在一带活塞的直径为a的圆筒形密闭玻璃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黄绿色气体Cl2,此时活塞所处位置如图所示.
(1)若a<b,则纵向(填“横向”或“纵向”)观察时气体的颜色更深.
(2)若保持横向观察,往右拉动活塞,则拉动过程中,观察到的气体颜色将变浅(填“变深”、“变浅”或“不变”,下同).
(3)若保持纵向观察,往左推动活塞,则推动过程中,观察到的气体颜色将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以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可以减少我们现代生活中留下的“碳足迹”,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我们的各种行为留下的“碳足迹”可以用直观的“碳足迹计数器”进行估算.比如: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汽油消耗升数×2.2
设骑车代替开车出行100Km,可以节约9L,则可以减排的二氧化碳约为(  )
A.100KgB.20KgC.9 KgD.2.2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CO2+Ca(OH)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气球膨胀变大.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为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看图回答:

(1)图甲:滴入酚酞试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图乙: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3)图丙:丙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PH试纸浸入了溶液中;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在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g恰好与40g硫酸溶液完全反应.
(1)硫酸溶液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原理,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所以需要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Mg(OH)2],可以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3)生活中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①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产生气泡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期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试回答:

(1)你认为B烧杯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如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升温,②加水(升温/加水).
(4)30℃时,100g水中溶解50g甲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3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断搅拌的主要原因是使热量及时的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写出镁、铜、氧气、盐酸两两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化合反应;Mg+2HCl═MgCl2+H2↑,置换反应;2Cu+O2$\frac{\underline{\;\;△\;\;}}{\;}$2CuO,化合反应
(2)写出有硫酸参加反应的两个中和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Ca(OH)2+H2SO4=Ca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