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824  166832  166838  166842  166848  166850  166854  166860  166862  166868  166874  166878  166880  166884  166890  166892  166898  166902  166904  166908  166910  166914  166916  166918  166919  166920  166922  166923  166924  166926  166928  166932  166934  166938  166940  166944  166950  166952  166958  166962  166964  166968  166974  166980  166982  166988  166992  166994  167000  167004  167010  16701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少用一度电或节约一滴水,但不是要我们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的节约经济”,它是发展问题,也是经济模式,是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方式.哥本哈根大会结束不久,循环经济专家提出下列的观点中,不符合这一精神的是(  )
A.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
B.夏季用空调时,把设定温度适当调高
C.提高交通能效
D.禁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关于氯化氢(HCl)气体是否显酸性,某兴趣小组开展如图探究.

【进行实验】用三朵由紫甘蓝汁液染成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查阅资料】图2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交流反思】
(1)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可见紫甘蓝汁液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分别显红色,黄绿色,可做酸碱指示剂.
(2)结合所学知识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氯化氢气体中没有氢离子.下列也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实验是B.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氧气是自然界常见物质之一,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439克/升,比空气密度略大.在实验室可用以下方法制取:

(1)方法一: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固体.要用此法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结合上述性质,应选择图甲的①③或①⑤装置(填序号),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方法二:分解过氧化氢(H2O2)(见图乙):“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20毫升15%的H2O2,在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0.5克MnO2.…”加入50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同时降温,防止反应过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取若干克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二氧化锰3.25g,还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45%的滤液.试分析回答:
(1)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2)试管内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
(3)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B(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若固体质量变化用甲图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3)如乙图是小科同学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混合后质量均为m).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m,小科同学认为实验成功,但小亮却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分析谁的结论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铁生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了以下快速、易行的方法:
首先检查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按连接好装置,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持续3分钟左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直形管甲中潮湿的团状细铁丝表面颜色变得灰暗,发生锈蚀;②直形管甲中干燥的团状细铁丝表面依然光亮,没有发生锈蚀;③烧杯中潮湿的团状细铁丝依然光亮.

(1)实验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水分倒流到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
(2)根据实验现象①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水.
(3)实验过程中,为了验证直形管甲中的氧气浓度比烧杯中的氧气浓度高,请写出可行的方法和现象用燃着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直形管乙的最右端和烧杯中,如果直形管乙的最右端烧的更旺(复燃),烧杯中不变,则直形管乙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内的锰片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相同,同时加入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1)甲中反应方程式为Mn+H2SO4=X+H2↑,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MnSO4
(2)已知金属与酸反应放出热量.若反应过程中,甲瓶中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较快,则锰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回答:
(1)铝热法是一种利用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如: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该反应中铝作还原剂.
(2)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Mg+、K+、Cu2+、Cl-、OH-、NO3-、CO32-等八种离子中的几种,用pH试纸测试,显示pH=10,则原溶液中一定不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H+、Mg+、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蒸馏法.该法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出来,深冷分离法原理:以空气为原料,经压缩等处理使空气成为液态空气(液空).再进入干燥净化器,除去其他成分,最后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深冷分离法属于物理变化.
(2)空气经压缩等处理成液空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位“太空老师”,也让我们加深了对太空环境的理解.不依靠额外仪器,以下能在太空中完成的是(  )
A.用漏斗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B.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C.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D.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