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908  166916  166922  166926  166932  166934  166938  166944  166946  166952  166958  166962  166964  166968  166974  166976  166982  166986  166988  166992  166994  166998  167000  167002  167003  167004  167006  167007  167008  167010  167012  167016  167018  167022  167024  167028  167034  167036  167042  167046  167048  167052  167058  167064  167066  167072  167076  167078  167084  167088  167094  16710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设计方案】
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老师指出,应在M点前增加下列 (图2)C装置,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K1、K2关闭;
②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
③实验时,先打开K2(填K1或K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一段时间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
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3)实验分析: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为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和水蒸气的干扰,你认为该如何改进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②乙认为即使先打开一个弹簧夹,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后,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水也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世界环保联盟建设全面禁止用氯气(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冷却至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氯气.
(1)请写出ClO2的化学性质见光易分解.(写出一点即可)
(2)目前通常采用氯酸钠(NaClO)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Kestiog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我国最近研究成功用氯气和亚氯酸钠(NaClO2)反应制取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此法与Kestiog法相比,其优点是应后没有Cl2生成,便于分离,不污染环境.
(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用潮湿的KClO3与草酸在60℃时反应制取ClO2获得成功.在装置中,A为ClO2的发生装置,B为ClO2收集装置,C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分析回答:
①为了收集到液态ClO2,装置A、装置B应控制的温度分别是60℃、低于11.0℃.
②为较好地防止ClO2泄漏,C的烧杯中可以盛放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stackrel{推测}{→}$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芝麻和黄豆混合前总体积大于混合后体积$\stackrel{推测}{→}$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轻质带电小球A放在另一个轻质小球B旁受力偏转$\stackrel{推测}{→}$B球与A球带异种电荷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stackrel{推测}{→}$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见图.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克1.5克
第二次加入5克1.0克
第三次加入5克0.5克
第四次加入5克0.3克
计算:
(1)分析上述图与表,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0克;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探究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的化学式.
【查阅资料】
(1)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2)硫酸亚铁晶体加热时,先失去结晶水,高温会继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进行实验】
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78g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样品按图1装置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并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图2所示关系图.

【数据分析】
(1)T3℃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FeSO4$\frac{\underline{\;高温\;}}{\;}$Fe2O3+X↑+SO3↑,其中X的化学式为SO2
(2)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防止大气污染.
(3)已知FeSO4•xH2O$\frac{\underline{\;\;△\;\;}}{\;}$FeSO4+xH2O;则x=7.(写出计算过程)
【交流讨论】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1)小明想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200mL50℃b(待记录)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中
(2)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82mL,由此获得结论:
“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
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      A     B    C
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反应物质量没变.
(3)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不断摇动锥形瓶A,继续收集气体并测量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欲测量一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将100g盐酸平均分5次加入到30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Ca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得到如下数据.
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20202020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25a151010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20克.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20克.
(3)第4次实验后生成的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氯化钠、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推断:(1)白色沉淀A是碳酸钡.
(2)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钾、氯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
(1)碳酸氢铵属化肥中的氮肥.
(2)组成碳酸氢铵的氮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是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表是a、b、c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温度/℃020304060
溶解度/g物质a13.331.645.863.9110
物质b21.49.847.245.633.87
物质c11.921.728.436.659.2
(1)从0℃升温到60℃,等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变化最大的物质是a(选填“a”、“b”或“c”).
(2)如图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有等质量的a、b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有C.(析出的固体中不含水,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A.b溶液将由饱和变成不饱和
B.a溶液中溶剂质量等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C.变化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