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958  166966  166972  166976  166982  166984  166988  166994  166996  167002  167008  167012  167014  167018  167024  167026  167032  167036  167038  167042  167044  167048  167050  167052  167053  167054  167056  167057  167058  167060  167062  167066  167068  167072  167074  167078  167084  167086  167092  167096  167098  167102  167108  167114  167116  167122  167126  167128  167134  167138  167144  16715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00克30%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从50℃降低到10℃后,形成浓度为25%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问有多少克氯化铵固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是含钠的化合物,B、C、D、E是初中常见的盐.如图1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NaNO3,ENaCl.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图中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的化学式是:NaOH和Na2CO3;NaOH和Na2SO4
(4)要将没有标签的B、C、D、E四种溶液区分开来,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方案中试剂
①为稀硝酸(填名称,下同),试剂②为硝酸钡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已经发生了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根据学过的知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全部是CaO;乙:CaO和Ca(OH)2的混合物;
丙:CaO、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丁: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并设计实验对提出的问题做了以下探究,记录如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放出大量热干燥剂中含有CaO
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干燥剂中含有Ca(OH)2
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干燥剂中含有CaCO3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根据乙同学的实验不能得到相应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溶液变红.
【拓展应用】经过实验过程,四位同学认识到,合作可以使学习与研究的效率大大提高.
以上实验过程中,甲同学实验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0═Ca(OH)2
丙同学实验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两种常见之物.
(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答:B.
A.白酒B.米醋C.纯净水D.酱油
(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固体混合物$\stackrel{过量稀盐酸}{→}$溶液 $\stackrel{蒸发}{→}$ 固体
方案二:固体混合物$\stackrel{过量稀硫酸}{→}$溶液 $\stackrel{蒸发}{→}$ 固体
你认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是方案一.该方案不合理的理由:因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重铬酸钾(K2Cr2O7)酸性水溶液可以检测乙醇,遇到乙醇会迅速变成灰绿色,可应用于酒驾检查,在重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是(  )
A.+4价B.+5价C.+6价D.+7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      食盐    NaCl2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为了测定所含杂质的质量分数,取6克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沉淀5.0克.为了保证沉淀完全,所加氯化钙溶液要过量一些.
(1)若实验中“洗涤”步骤进行的不充分,则最终测量结果将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
(2)请按照实验数据,列式计算纯碱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王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想对学校实验室中的锌、铜合金中所含锌、铜的质量分数进行粗略测定.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用了三种试剂:A.蒸馏水B.锌、铜合金C.稀硫酸.小王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合金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上述实验装置把水排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反应产生的气体即为量筒中水的体积),可计算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时在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底部有小孔的试管中应加入B(填写试剂的相应字母标号).
(2)小王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了3g锌、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量筒中接收的液体的体积为0.1L,求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是多少?(氢气的密度约为0.09g/L)
(3)如要测定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锌的锌粒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能否用上述实验方法能(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锌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而氧化锌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实验室常采用固体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Ca(OH)2]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已知氨气属于碱性气体,会和酸反应生成铵盐,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制取氨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固)+Ca(OH)2(固)═CaCl2+2NH3↑+2H2O据此问答:
(1)制取氨气时某同学从下图中选择了反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你认为正确的组合应该是:B
A.A和C     B.A和D     C.B和E    D.B和D
(2)上述信息中没有反映出氨气的B.
A.物理性质     B.用途     C.化学性质    D.制取方法
(3)某同学为了获得干燥的氨气,于是想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加装一个干燥装置,那么你觉得该干燥装置中的物质可否用浓硫酸?不能试写出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检验其纯度,小周取出27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待气体充分溢出后,用天平称质量(如图),得到如表数据.请计算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5.45.45.45.45.4
电子天平的示数/g163.2166.4169.6173.9179.3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2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3)关于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三位同学做法各不相同(如图).判断谁的做法正确,并分析另两位同学的错误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