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968  166976  166982  166986  166992  166994  166998  167004  167006  167012  167018  167022  167024  167028  167034  167036  167042  167046  167048  167052  167054  167058  167060  167062  167063  167064  167066  167067  167068  167070  167072  167076  167078  167082  167084  167088  167094  167096  167102  167106  167108  167112  167118  167124  167126  167132  167136  167138  167144  167148  167154  16716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试管,b酒精灯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D或E(填装置编号).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改进后的优点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加热两种黑色固体的混合物,得到一种光亮的红色固体2CuO+C$\frac{\underline{\;\;△\;\;}}{\;}$2Cu+C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验证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些金属氢化物(其中氢显-1价)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NaOH+H2↑,CaH2与H2O的反应和NaH相似.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H2与H2O发生的化学反应:CaH2+2H2O=Ca(OH)2+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pH的取值范围一般是从0到14.用PH试纸测定某雨水酸碱度的正确操作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知道雨水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3)“稻花香”中的酒精C2H5OH;(4)能促进骨骼生长的钙离子Ca2+
(5)2个亚铁离子2Fe2+;(6)3个硫酸分子3H2SO4
(7)4个金原子4Au;(8)干冰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最”B物质与粒子的关系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H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金属汞是由分子构成
氧气是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
C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D元素的知识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右下方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顺序是质子数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C2O4$\frac{\underline{\;浓硫酸\;}}{\;}$CO2↑+CO↑+H2O).用的实验装置见下图:

若分别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回答:
①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收集一氧化碳时,打开a、b,关闭c,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多余的气体应点燃处理(或用气囊收集)(填写具体处理办法);
③关闭b、打开c,释放出二氧化碳,并通过装置CD可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写出装置B中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国系列载人航天实验飞船已成功升入太空.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飞船的实验室里,仍然能够使用的仪器是B
A、密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天平  D、水银气压计
(2)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产生相应的反应,这在生物学上叫应激性,比如地面生长的植物,跟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是对重力的适应,若在飞船上也有一棵树,猜测树的根将怎样生长?生长方向不固定.
(3)目前,发射航天器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氧化剂,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N2O4$\frac{\underline{\;点燃\;}}{\;}$3N2+4H2O.
(4)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B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进行了研究.
(1)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甲没有明显现象.判断甲、乙、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乙>铜>甲.
(2)查阅资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生成的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迅速化合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若干燥管内的液(水)面比烧杯内的液(水)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水)面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抽取千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
上述实验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聪聪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绿色粉末,对其组成很好奇.征得老师允许后,设计了如表实验进行探究.将表格填写完整.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试管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相连.①产生大量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①样品中含有CO32-离子
②样品中含有Cu2+离子
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①铁丝表面产生少量气泡.
②同时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写出②中的反应方程式Fe+CuSO4=Cu+FeSO4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查阅部分资料后,他继续进行了实验.

【实验步骤】
①如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A装置中装入11.1g绿色粉末.关闭K1,打开K2、K3,持续通入适量N2
③关闭K2、K3,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④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3,熄灭酒精灯.分别称量装置B、C、D的质量,记录数据.
⑤待A冷却后,打开K1、K3,持续通入适量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当A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关闭K1.称量装置A、B、C、D的质量.
【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
装置A装置B装置C装置D
第一次
加热后
绿色粉末变为黑色白色粉末变蓝色
质量增加0.9g
出现白色沉淀,
质量增加2.2g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第二次
加热后
黑色粉末变红色
质量为6.4g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
质量增加
无明显变化
质量不改变
【实验分析与反思】
老师看了实验方案后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建议装置D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⑤(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
(2)步骤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
【实验结论】
该绿色粉末的化学式为Cu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