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978  166986  166992  166996  167002  167004  167008  167014  167016  167022  167028  167032  167034  167038  167044  167046  167052  167056  167058  167062  167064  167068  167070  167072  167073  167074  167076  167077  167078  167080  167082  167086  167088  167092  167094  167098  167104  167106  167112  167116  167118  167122  167128  167134  167136  167142  167146  167148  167154  167158  167164  16717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Na2O2广泛应用于潜艇的呼吸供氧和CO2的去除”他们决定验证CO2与Na2O2反应的反应及其产物.他们查阅资料知道:
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CO2、H2O等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②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
③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

(1)NaHCO3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2)为验证CO2与Na202反应有氧气生成,实验时需将上述仪器正确连接,其导管的 连接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m→e,f接a,b接g,h接c(填导管的字母);
(3)检验有无Na2CO3生成的方法是取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本实验中需要使用D装置,其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钙质量分数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主要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C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测碳酸钙的含量时,为何要加入足最的盐酸?使碳酸钙充分反应
(3)测量B中反应后生成的BaC03沉淀质量,需要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等实验步骤.
(4)容器A和B中的空气中均含有C02,将导致测量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高铁酸钠(Na2FeO4)属于盐(选填“酸”、“碱”、“盐”、“氧化物”或“有机物”);
(2)写出一种生成氯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最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对应的金属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取d点的金属固体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生石灰③浓硫酸④烧碱⑤铝块,把他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已知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生成的偏酸钠(NaAlO3)可溶于水(但Mg(OH)2固体不溶于NaOH溶液.现有含AlCl3和MgCl2的混合溶液50g,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120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AlO2、NaCl;
(2)求原混合溶液中AlCl3的质量.
(3)取原混合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2014年4月初发生了清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度百科上锁定“PX”为“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解释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PX是“对二甲苯”,其组成和结构如图,相关性质如下:
①无色透明液体,带有芳香气味②熔点13.2℃、沸点138.5℃③密度0.86g/cm3④可燃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PX的化学式为C8H10
(2)以上对PX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④⑥⑦(填编号);
(3)PX中氢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9.4%(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暖宝宝是一种使用便捷、安全的贴身发热品,如图所示,使用前撕开暖贴的真空包装袋,揭去后面的衬纸,贴在内衣的外侧,用手铺平即可,可贴于人体的肩部、背部、腰部、胃部及相关关节部位.小科同学对暖宝宝的发热原理产生了好奇并进行了科学探究.
【阅读说明书】暖宝宝的袋子有两层,外袋是不透气的明胶层,内层由无纺布组成,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无纺布袋)贴在衣服上就可以缓慢放热.
【初步探究】小科剪开了内袋,发现里面装的是一些黑色粉末.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是碳粉、铁粉、二氧化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铁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的物质:铁粉或四氧化三铁或它们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步骤1 取A、B两袋相同的“暖宝宝”,A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B袋不打开外袋,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
AB袋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
氧气接触.
 步骤2 一天后,从上述A、B两袋中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溶液呈黄色;B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气体,溶液变成浅绿色.(已知:FeCl3溶液呈黄色) A袋内物质中的铁已经转化为氧化铁;
B袋内该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014年7月28日凌晨,宁波江北老外滩天主教堂发生火灾,木结构为主的屋顶大部分已烧毁坍塌,外墙尚在.
(1)从燃烧条件分析,木质结构的屋顶、存放的大量椅子、纸箱等物品充当了可燃物.
(2)消防员在高压水枪的帮助下,及时控制了火灾.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取用大理石
B.
读液体体积
C.
测定溶液的pH值
D.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