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995  167003  167009  167013  167019  167021  167025  167031  167033  167039  167045  167049  167051  167055  167061  167063  167069  167073  167075  167079  167081  167085  167087  167089  167090  167091  167093  167094  167095  167097  167099  167103  167105  167109  167111  167115  167121  167123  167129  167133  167135  167139  167145  167151  167153  167159  167163  167165  167171  167175  167181  16718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包白色分粉末,由硫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了探究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硫酸铜?答:不确定(填“有”、“没有”、“不能确定”)
(2)取实验(1)滤出的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沉淀全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则原白色粉末中的组成有4种可能.
(3)小益想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固体,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1)中少量无色滤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③向上清液中滴加酚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有H(+1价),O(-2价),S(+6价),K(+1价),Cl(0价)等五种元素,选择适当元素和按指定化合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含氧的酸H2SO4;(2)金属氧化物K2O;(3)单质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炼铁厂冶炼生铁的过程中有2%的铁损失,该厂每天要生产含有4%杂质的生铁80吨,需要氧化铁质量分数70%的赤铁矿多少吨?(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O--16;Fe--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隔夜莱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莱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莱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莱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半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
炒青菜0.68610.79824.33335.3624
韭菜炒蛋1.81531.92492.83905.6306
红烧肉2.49564.25584.36685.5188
红烧鲫鱼/2.09483.2300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A8.9483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莱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和密封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不会,原因是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SO.及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
(l)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剂(试纸)中宜取用D
A蓝色石蕊试纸         B.紫色石蕊溶液
C.无色酚酞试剂        D.PH试纸
(2)已知 CO2的饱和溶液常温下pH不小于 5.6.通常空气中CO2的含量大于 SO2的含量,但人们反而将空气中的 SO2认定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同学想通过如右图的实验寻找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
实验步骤是测定H2SO3溶液的pH,只要出现溶液pH小于5.6的实验结果,就可认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3)已知SO2与 CO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
A  SO2+CaCl2+H2O═CaSO3↓十2HCI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CaSO3↓+2NaCI
D.H2SO3+2NaOH=Na2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可溶性的碱A和可溶性盐B,发生如下变化关系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A的名称为氢氧化钠,B的化学式为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在一定量是某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粉,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图象正确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向滤液中加入薄铁片,铁片无任何变化.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CuSO4,滤渣中一定有Cu
B.滤液中一定没有H2SO4,滤渣中一定没有Fe
C.滤液中可能含有CuSO4,滤渣中可能含有Fe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X、Y、Z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X$\stackrel{加盐酸}{→}$Y$\stackrel{Na_{2}CO_{3}}{→}$Z$\stackrel{高温}{→}$X,则X是(  )
A.MgB.K2OC.CaOD.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预防发生和处理事故措施中合理的是(  )
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的接地线接在电源的零线上
B.做化学实验时,浓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溅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稀盐酸
C.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电器设备失火时,先用水灭火,在切断电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