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147  169155  169161  169165  169171  169173  169177  169183  169185  169191  169197  169201  169203  169207  169213  169215  169221  169225  169227  169231  169233  169237  169239  169241  169242  169243  169245  169246  169247  169249  169251  169255  169257  169261  169263  169267  169273  169275  169281  169285  169287  169291  169297  169303  169305  169311  169315  169317  169323  169327  169333  16934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的雨水的水样,用pH探头(测pH的仪器)每隔几次测一次pH,其数据见表:
测定时间3:103:153:203:253:303:353:40
pH4.954.954.944.884.864.854.84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pH<7(填“<”“>”或“=”),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为什么?是,酸雨指的是pH小于5.6的雨水,观察表格提供的数据,雨水的pH都小于5.6,故是酸雨.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物质,从而形成酸雨.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少这一地区的“酸雨”?(至少答出两条)改用清洁燃料;产生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下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ABD(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 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丙吸收生成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3)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所示装置,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经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在此实验中,观察到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为50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在保证整个装置不漏气的前提下,所用红磷的量必须足量,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观察量筒内减少的水的体积,则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残余的气体主要是N2(填化学符号).反思此实验的探究过程,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生成物是固体(答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O2
DC.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和基本反应类型:
①B→F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②A→B+C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鉴别物质实验方法
A、H2O2、H2O加入少量MnO2,观察现象
  B、氧化铜、二氧化锰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C、二氧化碳、氮气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D、金属铁、金属铜观察颜色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D  (填上图中的字母代号,下同),可以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C.
(2)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是1:8.
(3)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填字母序号)
a.属于置换反应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钠离子的是(  )
A.2NaB.Na2+C.2Na+D.2$\stackrel{+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市售纯碱样品常混有氯化钠杂质.
资料卡: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市售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夹持装置已略去)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量5.5g市售纯碱样品放入烧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从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④缓缓鼓入一定量的N2
⑤称量B瓶及溶液的质量,发现增重2.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鼓入一定量的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A及导管中残留CO2,使其全部被装置B中NaOH溶液吸收.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CO2是否被B瓶中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换成浓盐酸,测试的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偏高.
(4)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5)若用与上述实验反应原理不同的实验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原理Na2CO3+CaCl2═C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甲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在常温下是液态,可以做一些溶液的溶剂,其75%的溶液常作为医用消毒.则甲的化学式为C2H5OH,它属于(填序号)ABD.
A.有机物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       E.氧化物
(2)若甲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则甲的俗名是小苏打;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若甲的固体可做气体干燥剂,但不能用于干燥CO2气体,那么甲溶液的pH>7(填“<”或“>”或“=”),CO2气体不能被甲干燥的原因可能是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4)若甲物质长期敞口放置会变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D.
A.甲一定是氢氧化钠  B.变质的原因一定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
C.变质后质量一定增加   D.变质一定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KNO3
请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1g/mL计):
(4)③中溶液的质量为(X+25)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②③⑤.
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取20mL水,加入5g KNO3,搅拌,恢复至20℃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X g KNO3,搅拌恰好饱和,得溶液②
再加5g KNO3,搅拌得溶液 ③
加热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冷却至20℃晶体析出,母液⑤
(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填序号)A.
A.5g              B.X+5g            C.X+1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
目的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
方案1用适量稀盐酸洗滴加稀盐酸点燃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方案2用适量稀硫酸酸洗滴加酚酞溶液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由元素R和氢元素、氧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为H2RO4,R元素的化合价是+6.如果这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某R的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则该R的氧化物化学式为R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