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199  169207  169213  169217  169223  169225  169229  169235  169237  169243  169249  169253  169255  169259  169265  169267  169273  169277  169279  169283  169285  169289  169291  169293  169294  169295  169297  169298  169299  169301  169303  169307  169309  169313  169315  169319  169325  169327  169333  169337  169339  169343  169349  169355  169357  169363  169367  169369  169375  169379  169385  16939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干冰升华C.食物腐败D.菠萝榨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14年扬州市着力打造“七河八岛”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种植花草树木
B.
随意排放废水
C.
分类回收垃圾
D.
公共自行车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进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水,B为氧气,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CO$\frac{\underline{\;\;△\;\;}}{\;}$Cu+CO2,该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为四种单质,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B为铁,D为氧气,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不借助任何实验操作就可以做出区别的物质是(  )
A.水和酒精B.稀硫酸和稀盐酸C.食盐和白糖D.氧化镁和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
(1)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完成说法:
①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的是乙;
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乙;
③装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的是乙.
(2)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完成说法:
①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的是甲;
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甲;
③装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的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是安徽省部分市县的特产,其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芜湖铁画
B.
黄山壳壳果
C.
亳州古井贡酒
D.
皖南木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要从c溶液中得到c,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是探究钢铁腐蚀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空气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生锈,U型管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原因是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B.森林着火时,要向顺风方向跑,脱离火灾区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前应做灯火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帮助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