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227  169235  169241  169245  169251  169253  169257  169263  169265  169271  169277  169281  169283  169287  169293  169295  169301  169305  169307  169311  169313  169317  169319  169321  169322  169323  169325  169326  169327  169329  169331  169335  169337  169341  169343  169347  169353  169355  169361  169365  169367  169371  169377  169383  169385  169391  169395  169397  169403  169407  169413  16942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1)已知装置A中制取CO,化学方程式为:HCOOH$→_{△}^{浓硫酸MnO_{2}}$CO↑+H2O,装置B中的试剂用来干燥CO,具有吸水性,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A(填“A”或“C”)处的热源;反应后C装置的现象是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C、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Ca(OH)2+CO2=CaCO3↓+H2O;待硬质粗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的铁重新氧化以及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2)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改进的方法为点燃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关于O2、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O2转化成CO2
C.CO2可用于灭火
D.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两种无色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C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O2支持燃烧-可作发射火箭燃料
进入深洞-用手电筒做灯火试验
天然气泄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日常生活经验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生活中硬水软化-煮沸
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可用嘴吹灭;氯化钠固体可以在量筒中溶解
B.金属都能与酸溶液反应;合金的熔点都高于它的成分金属
C.海水中数目最多的原子是氢原子;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D.肥皂水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铁和铝用于制造炊具是利用了铁和铝的导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同学们都知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固体.而小科同学在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却发现生成物中还含有少量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呢?他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为分别获取实验所需的气体,验证上述猜想,小科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图1):

(1)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2)用如图2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选用红磷要过量,目的是将氧气全部消耗掉.你认为若选用木炭除去氧气不是(填“是”或“不是”)可行的,原因是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氮气不纯.
在老师帮助下,小科最终获得氮气,观察到镁带在氮气中可以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
方案二:
把点燃的镁带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小科得出结论:猜想二正确.
通过以上实验,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怎样的新认识:二氧化碳不能灭镁燃烧引起的火灾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可避免发生火灾,不会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
D.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工业上可用蒸发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实验1: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1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使炭粉和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从而和二氧化锰分离
实验2:利用外壳回收物锌制取氢气及相关探究
(3)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己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提供装置如图2.
①应选择:发生装置为B(填编号),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D(填编号).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的体积,气体从装置B导管口b(填“a”或“b”) 进;选用仪器F测量排出水的体积,仪器F名称是量筒.为了保证测定的准确,出水导管应放在仪器F的上端(填“上端”或“底端”).
(4)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用前10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验实号编试  剂前 10min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不同纯度的锌不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
a纯锌30mL 30%564.3
b含杂质的锌30mL 30%634.7
c纯锌30mL 20%449.3
d纯锌40mL 30%602.8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锌越纯,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越慢.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a和c(填编号).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锌的纯度(列举一种条件即可).
【实验4探究】经处理干净的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1)把干燥纯净的24.5g氯酸钾和5.5g二氧化锰混匀、装入大试管中,加热.
(2)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0.4g残留固体.
(3)再将残留固体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5g黑色固体.
【数据分析】
①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②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9.6g.(提示:已知所有化学反应遵循如下规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反思】
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等质量的2份氯酸钾粉末,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上述实验所得二氧化锰混匀、装入试管,另一份装入另一试管,加热,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
(1)在“答题纸”的四线格上按顺序对应书写下列化学符号: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2P2O5;5个镁离子5Mg2+;+2价的氧元素$\stackrel{-2}{O}$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反应物中的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CH4; 
②生成物中有2种氧化物;
③反应物中未完全反应的物质的名称O2
(3)如图是某陨石样品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比例图.
①该陨石中含3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含有量最多的是O元素;
②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11;

③此陨石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A
A.CaCO3    B.K2SO4  C.Al2O3   D.Si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