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964  169972  169978  169982  169988  169990  169994  170000  170002  170008  170014  170018  170020  170024  170030  170032  170038  170042  170044  170048  170050  170054  170056  170058  170059  170060  170062  170063  170064  170066  170068  170072  170074  170078  170080  170084  170090  170092  170098  170102  170104  170108  170114  170120  170122  170128  170132  170134  170140  170144  170150  170158  211419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正确的是

A. 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碘、锌是指元素

B. 用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可把水变成汽油

C. 蚊虫叮咬后,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皮肤肿痛,可涂点醋酸来减轻痛痒

D. 消防队员向着火的房子喷水,是通过隔绝燃烧物与空气接触,达到灭火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及其化合物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下列是从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2)氧气经降温和加压变为液态氧后体积变小,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_____。

(3)登山和潜水供氧装置中,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氧循环的环节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想这是不是巧合呢?于是又取紫甘蓝的汁液重复加食醋,现象相同,他又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些纯碱结果发现紫甘蓝汁液变绿,请你和小明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食醋的pH______7(填“<”“=”或“>”),纯碱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类化合物。

(2)结合小明的实验,请你联想紫甘蓝汁液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要从BaCl2和NaOH混合固体中获得纯净的BaCl2,设计方案如下:

(1)方案一: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过滤蒸干。该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再加入适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干。该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理的方案是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先用适量试剂①把BaCl2转化为含钡不溶物,过滤,再用足量试剂②将不溶物转化为BaCl2溶液,蒸干。所用试剂①和试剂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将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①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钠溶于水,有部分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致使溶液呈碱性,实验室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3)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物质(写名称):______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______。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刷上铝粉防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1)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Ⅰ.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Ⅱ.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

Ⅲ.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______(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2)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NaOH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收集资料】

Ⅰ.NaOH与CO2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 2NaHCO3

Ⅱ.NaOH与 NaHCO3反应方程式为:NaOH+ NaHCO3=Na2CO3+H2O

Ⅲ.溶液的酸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其他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不溶

【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Ⅰ、Ⅱ对其成分提出了以下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

猜想1:只有NaOH, 猜想2:只有Na2CO3, 猜想3:只有 NaHCO3

你认为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该NaOH溶液,加入过量BaCl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________不成立(填数字)

步骤2

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步骤3

另取步骤1中上层清液,

滴加________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________(填“离子”)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如图为某分子的结构模型,该物质是食醋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该物质的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固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3)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