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268  170276  170282  170286  170292  170294  170298  170304  170306  170312  170318  170322  170324  170328  170334  170336  170342  170346  170348  170352  170354  170358  170360  170362  170363  170364  170366  170367  170368  170370  170372  170376  170378  170382  170384  170388  170394  170396  170402  170406  170408  170412  170418  170424  170426  170432  170436  170438  170444  170448  170454  170462  211419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 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是指

A. 元素 B.物质 C.原子 D.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

B.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C.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D.氧气可用于气焊、气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元素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该元素属于

A. 金属元素 B. 非金属元素 C. 稀有气体元素 D. 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加热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见右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操作中没有任何变化 B. 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D. 这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②太湖水中含有氧分子;③催化剂只能加快其它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脆香多汁,令人馋涎欲滴,而端上桌子一两分钟就逐渐变黑,这可能与空气中的( )有关

A. 氮气 B. 稀有气体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把盛有木炭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立刻燃烧。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兴城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⑦②③①④⑤⑥ B. ①⑦③②⑤④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