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0770  210778  210784  210788  210794  210796  210800  210806  210808  210814  210820  210824  210826  210830  210836  210838  210844  210848  210850  210854  210856  210860  210862  210864  210865  210866  210868  210869  210870  210872  210874  210878  210880  210884  210886  210890  210896  210898  210904  210908  210910  210914  210920  210926  210928  210934  210938  210940  210946  210950  210956  21096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甲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甲属于____(”)溶性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A-E的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填序号,下同),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___

(3)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_______3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

(2)80℃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写一种)

(3)某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铈杂质,分离提纯硝酸钾的操作是:配成高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_____。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如_____。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_____

②确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

③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_____下溶解度_____

④溶解度曲线上一点(如A点)表示t1℃甲物质的一种_____溶液,该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_____

⑤溶解度曲线下一点(如B点)表示t2℃甲物质的一种_____溶液,该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_____

实验操作

A点溶液移动

B点溶液移动

升温

_____

_____

降温

_____

_____

蒸发溶剂

_____

_____

加溶质

_____

_____

50gB点甲物质溶液变为D点溶液最佳途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主要的化学原理如下:

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N2H2COCO2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见图1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____________

2)实验室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打开k1,关闭k2时,吸收CO2;打开k2,关闭k1时,产生CO2,则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其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Na2CO3NaHCO3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将生成的气体用浓硫酸充分干燥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除去剩余气体,至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不再改变时,称得澄清石灰水的装置增重2.2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用FeH2SO4Ba(OH)2CuSO4Na2CO3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见下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 E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1A物质的俗称是____________E物质的用途是____________

2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D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按游戏规则,CaCO3____________(填不能)替代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是Fe2O3、稀HClCaOH2溶液、Na2CO3溶液、CO2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盐酸

B.甲和丙反应无明显现象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1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12溶液显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 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分子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这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2)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该物质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

②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